欢迎访问澄城县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党建时讯
  3. 党建+脱贫
  4. 正文
党建引领摘“穷帽”众志“澄城”奔小康

2018年脱贫摘帽战打响以来,澄城县聚焦脱贫攻坚这一中心目标和政治任务,突出党建引领,建强基层班子,整合四支队伍,激发内生动力,发展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为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顺利打赢脱贫摘帽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扶贫扶志先行 斩穷根掘潜力

扶贫扶志是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意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培育新民风的有效举措。澄城县坚持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相互结合,多形式多举措宣传党的好政策、好声音,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植根到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念中,凝聚人心,统一力量。一是建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在全县十个镇(街道)设立总校,10个标准化示范村设立分校,聘请县委党校、扶贫、农技等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和部分优秀第一书记、脱贫之星组建讲师团,每月开展两轮次集中讲习活动,教会干部群众脱贫致富方法经验,树立攻坚必胜的信念和决心。二是培育脱贫摘帽典型。村党组织定期开展“脱贫之星”双扶双创等评选活动,对脱贫工作中踏实肯干,用双手勤劳致富的予以表彰,对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惰性思想的予以通报。通过红、黑晾晒,在基层一线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涌现出冯原镇马村成夏娃、尧头镇浴子河村袁智民、王庄镇白草垣村问会斌等一大批“脱贫之星”,在全县贫困户中营造勤劳致富光荣的良好舆论氛围。三是挖穷根立信心。澄城县文化底蕴深厚,农闲时节古会、庙会众多,镇、村干部以此为契机,今年以来先后组织纳凉晚会、恳谈会、户院会、意见听取会70余场次,发放脱贫政策宣传单5000余份,全县万余名帮扶干部带着真心真情,与贫困户交流互动,畅谈乡情,宣讲发展变化,听取意见建议,共话发展前景,用戏曲、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政策,消除非贫困村和贫困村、非贫困户和贫困户之间的误会误解、不平衡心理,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提高群众满意度,树立群众奋斗脱贫奔小康的自信心。

建强基层组织 筑根基添动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建强基层组织是关键,只有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建好村级班子,规范村务管理,才能真正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铁军,筑牢长久脱贫根基。一是选优培强村级班子。澄城县以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第十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按照省市“五选八不选”的指导意见,县、镇进一步细化人选资格条件,将任职期间村情稳定,各项工作位居本镇中上游,无越级上访和不与脱贫攻坚政策背离等作为审核候选人资格条件的硬指标,创造性出台“五选十不选”人选资格条件,优化调整村级班子结构,选优配强基层战斗堡垒。全县160个村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新当选村“两委”主要干部113人,连选连任207人,一肩挑19人,平均年龄51.4岁,较上届减少1.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63人,占20%,生产经营大户或致富带头人126人,占39%,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严格干部考核管理。按照“举行一次就职前宣誓、签订一份辞职承诺、提出一个三年任期发展规划”的“三个一”工作要求,指导新一届村干部结合职责分工,提出履职承诺,在党员群众大会上表态发言,倒逼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履职尽责。修订完善《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采取20%基本补贴+80%绩效补贴的发放模式,把村干部补贴发放与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挂钩,全面夯实村级班子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责任。三是开展软弱涣散村整顿以村“两委”换届选举重难点村和脱贫攻坚工作滞后村为重点,扎实开展换届后新任村党组织班子履职能力综合研判,针对带领致富能力不强、组织动员力弱,办事不公、管理混乱等问题,共研判确定一般类村级党组织19个,采取谈心谈话、业务培训、蹲点跟班、调整撤换等措施全面整顿提升,先后调整撤换村两委主要干部2人,整顿提升一般类村级班子9个,纳入后进村党组织整顿8个,持续提升村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整合四支力量 严管理聚合力

脱贫攻坚是今年全党上下的民心工程,政治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牵头抓总,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参与。澄城县在此方面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完善扶贫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 、县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县上牵头抓总、镇村主体落实、包联部门全力配合、第一书记一线负责的工作机制和县镇村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两个督导组,以及各镇(街道)脱贫攻坚工作组,建立月检查、季通报、年度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和“2233”检查机制,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二是精准选派帮扶干部。采取组织部门联软村、经济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的工作思路,筛选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硬、综合能力强、身体健康的人员参加驻村帮扶,严格按照每村不少于3人的要求,选派498名驻村干部,组建160支驻村扶贫工作队,逐村整合驻村帮扶“四支队伍”力量,成立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印发《工作职责手册》800余份,明确职责任务,形成工作合力。扎实开展万名干部结对帮扶、“万企帮万村”等活动,积极对接省国企、高校、医院“3+x”扶贫合力团,与镇江市丹徒区签订对口协作协议,开展共建项目、干部互派、劳务输出等多领域的合作,集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构建起了大扶贫格局。三是从严从实加强管理。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一方面采取“六个一”工作举措,每周进行驻村干部视频查岗,每月调阅民情日记、综合研判排名,每季度现场观摩评比,切实加强日常考核管理,夯实工作责任;另一方面全面保障落实160个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各1万元工作经费,严格驻村干部生活补贴、交通补贴、人身意外保险等各项福利待遇落实情况的督查,先后评选表彰优秀驻村干部48人,推荐省市表彰8人,提拔重用优秀第一书记16人,全面激发调动驻村干部工作热情,不断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四是持续提升攻坚能力。采取“理论授课、座谈讨论、交叉观摩、知识测试”四步走模式,先后组织对“四支队伍”人员开展3轮次全覆盖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到5000余人次,帮助干部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业务能力和水平。组织八个一批单位对各项到村到人到户扶贫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录制教学课件并发放至各镇村,组织干部群众集中收看,定期开展“四支队伍”人员脱贫攻坚政策业务知识测试,提升干部群众对相关政策的知晓率。

产业示范引领 创品牌增活力

“实现贫困村贫困群众持续长久脱贫摘帽,村级主导产业、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核心,只有村上有了主导产业,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了,贫困村才能彻底摆脱以往等靠要的惰性思想,才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镇振兴战略中走上一条自主之路。”韦庄镇党委书记周李鹏这样说。为了实现贫困县长久脱贫摘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县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打造澄城扶贫品牌。一是全力确保两个覆盖。2018年年初,澄城县委、县政府整合全县2亿元涉农资金,由镇(街道)村级党组织牵头,采取“村党组织+园区+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在全县160个行政村采取联建共建等模式建成扶贫产业园158个,建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890个,将全县所有贫困户镶嵌在产业园之上,保证贫困群众稳定的土地分红和收益分红,既实现了村村有项目,户户有产业,全县贫困村和贫困户两个全覆盖,又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发挥搭建了舞台,这种“一园走活三步棋”的经验做法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并在《陕西日报》等省市主流媒体刊载推广。二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围绕全县94个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澄城县从国开行贷款5.5个亿,实施道路修缮、环境治理、安全饮水等工程,大幅改善贫困村村容村貌。充分发挥互助资金“小、快、灵”的优势,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注入活力,先后成立县级互助资金协会1个,村级互助资金协会100个,2018年全县累计发放互助资金借款1.14亿元,为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户长久脱贫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三是提供产业技术服务。在全县抽调1760名党员干部,逐村成立产业就业服务队,针对贫困户的实际需求,深入镇村组户,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技术服务,受惠群众35800余人。建立产业帮扶服务110指挥中心,抽调400名产业脱贫服务“小红帽”,成立10个小分队包抓10个镇(街道),通过电话热线、上门入户等方式,24小时全天候解决贫困户技术难题,有效打通产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


   如今,行走在澄城广阔的村组道路上,各个村落的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扶贫产业园瓜果飘香,贫困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万名干群上下一心,秉承着习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寄语,共同书写着载入澄城发展史册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