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洼乡是个传统农业大乡,辖21个行政村,1.96万人,全乡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3万亩。近年来,围绕建设15万头生猪养殖大乡的目标,以农民增收为着力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养猪为主的畜牧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2月18日,袁纯清省长亲临我乡,就生猪产业发展工作进行调研视察。生猪产业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强势产业。
一、 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罗家洼乡历来是养猪大乡,近年来,在中省市有关扶持政策的激励下,特别是在县委、县政府一系列扶持、奖励政策的感召下,全乡上下生猪养殖热情高涨,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喜人,2008年底全乡生猪存栏3.8万头,建起了生猪人工授精站,建起了西永固、东马店、西马店三个生猪养殖示范小区,年生猪饲养量突破10万头大关,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生猪产业发展先进乡镇。2009年,杨家陇村养殖小区建成,西马店兴马600头种猪场建成。至9月底,全乡生猪存栏突破5万头,连续两年能繁母猪保险数稳居全县榜首,受到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澄城分公司的通报嘉奖。生猪产业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生猪养殖户达4200户,占全乡总农户的90%以上,2008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0元,走在了全县乡镇的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
1、散户养殖有所减少,规模养殖尚未形成。长期以来,生猪养殖均是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大量劳动力外出,传统的庭院式生猪养殖模式正在逐步萎缩。养殖大户虽然有所发展,但规模养殖的比重还不大。2008年,全乡出栏100头以上的虽有223户,但也只有2万多头,占全乡生猪出栏总量的20%。规模养殖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现在个别新上马的养殖企业虽然有圈舍,但缺乏流动资金,缺乏经济实力,有的根本不具备规模养殖的技术能力。
2、能繁母猪少,种源严重不足。目前,全乡现存栏母猪近4800头,其中2008年末存栏4200头,2009年新增存栏600头。按此计算,我乡2009年仔猪产量应在9万头以上,实现出栏12万头肥猪的目标还有一定压力。
3、仔猪价格居高,养殖风险太大。种源不足,必然导致仔猪价格上涨,自今年开春以来,市场仔猪价格一直处在33—36元/公斤的高位上居高不下。一般购买一头仔猪需要600—800元,如此高的猪源成本成为影响养猪业发展的突出障碍。许多农户都认为现购买仔猪饲养有风险,担心下半年出栏时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或遇疫病发生,将血本无归,因此不愿喂猪;规模养殖大户除极少数具备自繁自养能力外,绝大多数既无自繁能力,又根本无经济实力成批购仔猪养殖,同时担心防疫到不了位,风险更大,这也是规模大户空圈率高的主要原因。
4、畜牧体系有障,技术服务乏力。当前,我乡畜牧生产技术体系尚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乡镇服务中心力量薄弱,技术老化,大、中专畜牧专业毕业的人员极少,能担当疫病预防和防治工作的技术力量很弱。二是经费无保障,虽然乡镇畜牧人员纳入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但是工资未完全纳入预算,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津贴更无保证,影响工作积极性。同时检疫、免疫用车所需油费都没有,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的发展,还有其他诸如防疫方面的问题,发展环境的问题等。
三、对策与建议
1、创新发展观念,切实加强领导。生猪产业正处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转变对于改造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意义。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推进的进程中,生猪的规模化养殖很可能会走在前头。所以,在发展生猪上,要求我们必须从老概念、老观念、老思维、老办法中彻底地解放出来,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讲,生猪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必须以培育区域性产业优势为目标,以规模生产为基础,以产业链建设为突破口,以科技服务推广体系为支撑,采取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民营为主,政府扶持,部门服务的运作方式,促进生猪产业实现有序稳步健康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和创新畜牧业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生猪产业发展的领导,使之与推进生猪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努力实现把生猪产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2、突出规模养殖,兼顾散户发展。生猪产业的发展不能盲目求大,不能一哄而上、大起大落,要根据本乡实际,建立合理的养殖体系。就目前情况而言,规模养殖还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我们既要坚持规模化养殖的方向,同时也要兼顾农民的散户养殖,走积极稳妥的道路。在发展规模养殖上,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方面:一是要象种植业一样建设以母猪重专户为主体的商品仔畜生产基地,逐步改变千家万户的养母猪(散户养殖)的历史。从现在起,每年有计划的引导发展一批户养母猪重专户,并确保母猪重专户扶持政策落实兑现。通过5年的连续建设,使规模养殖母猪存栏达到3万头,以适应商品猪规模化养殖的需要。二是完善“原种场→扩繁场→良种场→人工授精站”的宝塔式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发挥良种场的优质种源,扩大良种繁殖。彻底改变目前大量依赖外地调种的局面,杜绝引种可能发生的疫病传入。三是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规模养殖模式,带动全区生猪产业的发展。
3、创新发展政策,改变投入方式。一是将国家生猪扶持补助资金用于四个方面的用途:建立生猪产业发展基金,作为规模养殖的启动或流动资金,出栏后如数偿还,回收滚动发展;实行补助,作为市场疲软对规模养殖户亏损补助;鼓励发展,做到既注重规模生产经营大户,也不放弃传统养殖户,只要是对全区生猪发展有贡献的给予奖励;建立疫病预防准备金,以便疫病发生时应急之用。二是对规模化养殖重专户的用地、用电、用水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政府要拿入有关项目中,给予支持。三是将举家外出的土地集体收回,满足养殖大户种植青饲料用地需要;四是将养殖大户新修沼气池纳入新农村建设项目,给予适当补助金。这样既解决了规模养殖大户缺资金的困难,又建立起了防风险的长效机制,有效的促进规模化养殖。
4、建立防控机制,促进安全生产。从近几年情况看,每次疫情的发生对生猪生产都是一个严重的打击。鉴于疫情已成为影响生猪生产的重要因素,加强生猪生产各环节的疾病防控尤为关键。要树立“防”字当先意识,长期防疫和定期防疫相结合,严格实施计划免疫,坚决实行强制防疫。坚持重大疫病免费防疫;加强公共防疫体系建设,充实兽医防疫技术力量,配备区域性的乡村防疫员,建立和完善生猪生产的可追溯制度和生猪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生猪产品达到无规定疫病、无违禁添加剂和无规定药物残留的标准;坚持自繁自养减少外地引种控制疫源传入。加强饲料和兽药销售和使用的安全监督,坚决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假劣兽药、违禁药品及饲料添加剂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
5、稳定畜牧队伍,加强科技培训。生猪产业化建设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大力推广重大科技实用技术,特别是规模化养殖生产技术,提高科学技术的转化率、普及率和贡献率。要进一步深化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镇乡畜牧兽医人员的积极性,通过认真调研,做好现存人力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让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建立对养殖户的长期技术指导机制,通过定期举办生猪养殖技术培训班,现场技术指导,不断推广养殖业新知识、新技术和生猪疫病防控新规范。尤其是要搞好新发展的养猪大户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加工、繁殖配种等方面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组建由养殖企业——重专户——普通农户参加的猪业协会,加强对养殖户进行实用养殖技术培训,做好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
6、坚持可持续发展,实施无公害养殖。生猪无公害养殖是当今世界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潮流。因而,在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规模养殖时,应该坚持粮—猪—沼—肥—(经、粮、果)的循环利用原则,切实防止规模养殖可能导致环境治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做到粪尿干稀分离、发酵回田、沼气产能和生猪限位饲养、自动饮水、固定排泄等节能减排技术措施,大型猪场在基础设施建设应请专家科学规划,建设粪污处理及污水净化等环保设施。大胆采用楼层建筑养猪技术,节省土地资源,实现生猪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