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农业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新型经营主体为纽带,以园区建设为基础,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一手抓产业推动,一手抓合作组织建设,把脱贫攻坚的重点放在产业发展上,推动脱贫攻坚步伐。
一、党建引领建设扶贫产业园
澄城农业小农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专业化、现代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指导,生产成本高、标准不统一、产业链条短、效益不明显,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贫困群众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市场,难以通过产业稳定增收脱贫,新型经营主体在组织和带领小农户抱团发展,对接“大市场”上缺乏载体和平台,集体经济薄弱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短板和瓶颈。面对这种困局,澄城县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模式,结合县情实际,以党建为引领,统筹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等多种因素,提出扶贫产业园村村全覆盖的思路,积极建设扶贫产业园,通过产业园,走活“三步棋”,一是产业覆盖了全县所有贫困户,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二是为集体经济壮大搭好架子,铺好底子;三是为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发挥搭建平台,培育载体。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达标脱贫摘帽布子破局。
澄城县按照“党支部+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或“党支部+园区+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等模式建设扶贫产业园,根据园区各自特点,采用建设扶贫产业基地,实行技术托管、技术帮带,以及折股量化、股金分红等形式,深化利益链接机制,通过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如澄城县宋家庄村、和家楼村均是由党支部组织,建立(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所有贫困户参与经营(入股),利用扶贫资金和自筹资金,建立扶贫产业园,获得了较好的效益。马村在按照 “村党委+合作社+园区+农户+贫困户”的模式,以云浪设施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引领主体,以尖岨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将30万元产业脱贫引导资金按照每户1万元的标准,吸纳30户贫困户采取产业脱贫引导资金入股,固定分红的形式,投资建设尖岨现代农业园区果蔬交易中心,每户贫困户每年享受1000元的固定分红。脱贫攻坚结束后,产业脱贫引导资金股份转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继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成投用后,将持续推动尖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进一步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辐射带动马村及周边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党支部+园区+贫困户”模式
扶贫产业园以苹果、樱桃、花椒、杂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由村党组织实施或引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吸纳贫困户参与经营(入股),采用“党支部+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或“党支部+园区+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等模式建园,实行技术托管、技术帮带,以及折股量化、股金分红等形式,通过入股、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村村合作、村企共建、扶贫开发等多种形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单个产业园规模在150亩以上,户均1亩以上,覆盖全村贫困户。产业条件好、发展意愿强的村,在“一村一园”的基础上,可以选择2—3个优势特色产业,按照“一村多园”的模式,发展2—3个扶贫产业园。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联合发展千亩以上集中连片产业园,做大规模,做强产业,达到优势特色产业覆盖100%贫困户、80%以上村民、70%以上耕地。
三、澄城县党建促脱贫经验启示
一是选好组织领导。农村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每一次重大决策的实施,都要通过村党组织的论证和引导,每一项主导产业的发展,都有村“两委”成员的动员和组织,因此要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把有经营头脑、有致富本领、有奉献精神、有民主作风、有群众基础的农村优秀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带头致富能力、经营能力、创新能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向规模化、长期化、制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二是确保精准施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只有好的、正确的产业才能挑起产业扶贫的大梁。在县、镇的产业统一指导下,村党支部要依据各自村资源禀赋,通过实地考察、党员示范户等,引导发展适宜产业。同时,要把零散的贫困户通过各类扶贫政策同各类经营主体结合起来,没想法的给思路,没资金的给资金,没技术的给技术,没销售渠道的给渠道,切实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现稳定脱贫。三是坚持党的引领。在产业扶贫上,要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组织引领作用,充分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发现问题、组织群众,尊重市场和社会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产业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