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7月份对全县103个后进村、贫困村择优选派了103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形成“第一书记”担纲、工作组驻点工作、机关全体干部结对帮扶、单位党组织当好后盾的“四位一体”攻坚模式。经过2个多月的工作,第一书记带领农民致富、美丽镇村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成果已初显成效。
摸清村情“定调子”全面摸清村情民意,澄城县采取入户调查走访、填写《扶贫开发帮扶手册》、召开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会议等形式,按照“三个保证、一张卡”机制确保村情民意数据准、情况实。“三个保证”即在了解村情和驻村工作中做到人员数量有保证、入户时间有保证、机制管理有保证;“一张卡”即入户调查走访时携带 “入户帮扶联系卡”,上面印有单位名称、帮扶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方便群众与干部联系,确保群众需求得到及时回应。截止目前,全县103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全部开展了入户调查走访工作,有一半以上单位调查走访工作已全部结束。
围绕发展“谋出路”澄城第一书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基础、三个带动”的助村脱贫思路。“一个基础”即保证农业基础地位;“三个带动”即在农业发展条件受限的村因地制宜,按照技术带动、项目带动、产业带动找出路。比如,张卓村农业基础好,但灌溉不便、技术落后导致群众收入不高,争取各方资金改善水利灌溉条件,利用农闲时节办一些家政、种养殖培训,保证村民向农业要效益的同时将触角伸向服务、养殖业就是出路;位于采煤沉陷区的尧头村,土壤条件差,灌溉不便,发展农业效果不大,但该村拥有尧头窑这一旅游资源,围绕旅游做文章,用旅游产业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了尧头村的出路。临皋村交通便利,x309线穿村而过,沟坡地荒废较多,引进企业入驻建设休闲观光园区,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可以安置剩余劳动力。据了解,澄城103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已全部完成三年扶贫规划,正在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综合措施指导、协助村党组织因村制宜,开出发展良方。
助推村貌“换新颜”“一个小组、三个步骤、百日换新颜活动”成了澄城县村容村貌改变的助推器。“一个小组”即以驻村第一书记为牵头人,书记村长为负责人的“美丽村庄”建设工作小组,任务是制定实施方案、卫生保洁制度、招募卫生保洁员。“三个步骤”即先利用村级广播广泛宣传让群众了解“美丽镇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入户动员,做思想工作,引导村民自觉主动清理自家门前的“三堆两垛”、旱厕等;最后村工作小组及保洁队伍统一行动,集中清理,有效避免了与村民矛盾的发生。在记者的走访中,这些第一书记们正在多方衔接争取资金项目,热火朝天的为群众解决人畜饮水,巷道硬化等问题,有些村子已经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开始铺设输水管道,栽种速生杨等等。
明晰思路“抓党建”澄城县坚持“借大势、破难题、抓提升”的思路,全力实施“四个破解工作制度”,一破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化,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先进性下降问题。村里只要是党员家庭,统一在门楣上印制“党员之家”牌匾,破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带头争先创优,党组织和党员威信下降,领导力和战斗力无从发挥问题。二破组织活动陈旧僵化,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现象。组织开展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文艺汇演展演、红色歌曲演唱比赛、党员主题演讲和“我是党员我先行”“党员一句话承诺等活动。破党员干部重经济发展轻组织生活问题。三破组织建设乏力,长效机制建设不规范现象。全面落实村级组织“1234”管理办法、落实“双述双评”制度、落实“领头雁”工程、严格“三会一课”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从制度上破基层党组织培养、队伍建设、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不力问题。四破党组织设置形式单一,打破地域界限、条块分割、建制束缚、行政壁垒问题。建立“1+X”党组织设置模式,即以1个党总支加若干个功能党支部的模式,形成“产业型”、“功能性”以及退休返乡职工党组织等多形式的新型农村党组织构架,破解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弱化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