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科学化、公正化、实效化,富平县积极探索推行“乡镇考发展,部门评服务”考核机制。两年实践表明,这一机制既符合县级实际,又科学管用,已经逐步成为激发全县各级干事创业的引擎和推动县域发展的有力杠杆。
乡镇、部门各有侧重点
县委认为,县级目标责任考核的核心就是服务和落实。如何调动各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优化服务、狠抓落实,是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的出发点。基于此,县委提出并确立“乡镇考发展,部门评服务”的理念,实质就是通过考核这个手段,让目标责任考核的指导方针在基层形象化、客观化、具体化,使考核真正成为衡量工作实绩、促进区域发展的“助推器”。
对县级而言,县级考核的对象主要是乡镇和部门两大块。要实现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的科学化,考核机制就应该符合乡镇和部门的特点,既求同存异,又有所区别。新形势下,乡镇肩负着“振兴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重任,其工作核心在于如何“发展”;县级部门担负着不同的行业职责,其对象是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其工作核心在于如何“服务”。我们以这两方面作为县级考核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确立“乡镇考发展,部门评服务”理念,由此催生富有特色、灵活有度的考核机制。
考核是手段,重在切实可行。在考核上突出“乡镇考发展,部门评服务”,并不是忽视乡镇的服务或者部门的发展成分,而是运用统筹的方法,更加突出乡镇和部门的本质特点,促进考核科学化。针对“乡镇发展考什么、怎么考,部门服务评什么、怎么评”,县委形成了一整套有形式、有内容、有程序、有效果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真正发挥考核工作的功用。
考核内容突出重点
对乡镇的考核,富平县突出“四项经济指标”。县上把“畜牧生产及防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建设、果业生产和林业工作、一村一品”合并为一项指标,把“招商引资、争取政策性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农民增收”四项经济指标作为乡镇考核重点。围绕农民增收“六大工程”,对乡镇年度考核指标进行了规划,突出经济发展指标,把一些平常性工作和考核价值不高、任务性不强的工作从考核范围内剔除。
对于部门,考核重点则突出“三个层面服务”。部门在县级运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向县委、县政府负责,对下向乡村和群众负责,服务包涵三个层面:首要是为全县大局和中心工作服务,表现在将市上下达县级的年度目标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并且每年通过县委全委会、人代会等确定的大事实事,落实到相关部门;核心是为基层单位服务,表现在各项业务任务的完成上,比如交通部门牵头的通村公路建设,城建部门牵头的小城镇建设,水利部门牵头的农村人饮工程,涉农部门牵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
合理调整考核分值权重,能彰显考核的导向作用。对乡镇考核的经济指标分值,由原来的45分增加到55分,体现经济发展成效。部门考核主要以部门职能作用发挥的程度,为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业务服务的工作质量为标准;将市委、市政府下达到县的年度考核指标和县上的重点项目、中心工作逐一下达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按照40%的权重赋予分值。
“五考”确定考核等次
单项和年终“结合考”。年终考核前,由各职能部门根据平时掌握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就各乡镇“四项指标”按百分制打分,经主管县级领导审签、考核办核实后,以一定比例计入单位基础分,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注重平时“督促考”。引导各单位把功夫用在平时,把考核激励作用发挥在平时。实行县级领导包抓目标责任制,并采取月汇总、季通报、定期督察、半年观摩考核等办法,对重点工作进行认真核实,及时排名通报,详细备案。同时,对每月市目标任务考核排名后3名的责任单位以及重点指标、重点项目完成滞后的单位,建立催办、督办、督察制度,由考核领导小组领导签发,提出警示,限期整改,发挥出考核的预警效应。
双向评议“保障考”。一改过去部门单向评议乡镇的做法,实行部门评议乡镇、乡镇评议部门的“双向评议机制”,即在对部门进行考核评议时,确定民意调查的对象,扩大考评范围,邀请乡镇党政领导、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等各方面对象参加,调查前,将调查内容公之于众,通过填写满意度测评表、个别谈话等方式,接受各界监督评价,促进部门服务工作水平。同时,将测评结果作为部门评定考核等次的重要内容和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实行加分“激励考”。各项重点目标任务完成较好且超额完成任务的,县考核领导小组研究后,对超额任务按规定加分,加分范围控制在对应分值30%内,加分一并计入单位基础分。同时,对在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招商引资、争取政策性资金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有重大成果的乡镇,也实行加分奖励。
实绩记载“问责考”。县考核领导小组要求责任部门认真履行好服务重点工程的各项任务,对因主观原因在重点项目建设征地过程中引起的群众上访,阻碍工程进度,造成不良影响的,实行工作实绩记载制,对责任部门“一把手”进行问责,单位年终考核实行倒扣分。
考核凸显“指挥棒”效应
考核发挥出“导航仪”作用,凸显基层工作主题。这个考核机制把侧重点放在乡镇的发展和部门的服务上,牵住考核的“牛鼻子”,突出了基层工作主题,既抓住被考核单位的工作重心,又使乡镇、部门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赛,体现出公正性。全县各乡镇普遍在农民增收上下功夫,健全“八个一”增收制度,337个村均制定了增收计划,为16.6万户群众建立了增收台账。县级各部门“靠服务促落实,靠服务树形象,靠服务聚人心”,把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服务对象的评判作为第一标准,延伸服务措施和方法。
考核发挥出“强心剂”作用,激发各级组织活力。考核机制给各乡镇、部门注入强大后劲,各级组织的活力迸发,形成服务为先、质量为重、满意为本的工作格局。结合“升级晋档”,开展“两创一争”活动,创建科学发展示范乡镇8个、示范村29个,评选出农村党员创业之星27名;预计2009年底一类村达到5个,二类村达到34个,增幅70%。一些有条件的乡镇整合各口职能,还在机关设立“综合服务大厅”,被群众称为阳光便民服务。县直单位特别是职能部门开展“比作风、强业务,比服务、做贡献,比质量、创一流”活动,扎实履行职责,县上确定的“九大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
考核发挥出“助推器”作用,撬动县域经济发展。科学有效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整合了基层资源,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攀升,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截止2009年11月底,全县固定资产投资38.9亿元,较前年同期增长154.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83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53.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323万元,超出年度任务10多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