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澄城县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专题活动
  3. 红色澄城
  4. 革命老区
  5. 正文
马列主义在澄城的传播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在澄城逐渐传播开来,极大地推动了澄城各地革命斗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北京大学的耿炳光、上海大学的王超北和严信民等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利用寒暑假回乡之便,常常向附近学校和乡村的知识青年介绍进步书籍,宣传革命理论,开始在澄城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4年,澄城县创办了初级中学。王超北暑假回澄,带着《共进》、《少年漂泊》等书刊,到澄城中学传播革命思想。次年回陕工作后,又多次到该校进行宣传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建立社团,走革命之路。

1924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北大学生张仲超受北京地区党组织的派遣,来澄城进行革命活动。次年春,张仲超在澄城中学任教,经常给学生讲解国内外形势,宣传马列主义。同时,以读书会的名义,介绍《中国青年》、《向导》、《马克思主义浅说》、《共产主义ABC》等党团刊物和进步书报,进一步推动了马列主义的传播。

与张仲超一同来澄的张德宣,在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任教,编写了揭露封建剥削制度、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荠荠菜歌》,在澄广为流传。

与此同时,省立三中学生张鼎安(即张新法)在县北,旅外学生吴佐成在县南,也先后进行了马列主义的宣传活动。1925年寒假期间,张鼎安曾给王庄镇西北区公立两级学校学生讲了一篇题为《髯樵》的国文课,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宣传反压迫、反剥削、求解放的思想,在学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6年,吴佐成在农民中积极宣传革命思想,鼓动吴卜亭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革命斗争。

旅外学生在澄传播马列主义,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为澄城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