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澄城县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专题活动
  3. 红色澄城
  4. 革命老区
  5. 正文
学习陶行知新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1926年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推行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上海山海工学团,推行一系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1935年,上海山海工学团办得有声有色,为了学习和推行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改变澄城学校教育的落后状况,1935年10月初,张鼎安和刘家洼小学校长孙次青和刘仲棣分别代表王庄和刘家洼两个学校赴沪参观山海工学团。

张鼎安主动承担筹措路费的工作,同时提出:“你们去时,对外就说赴京沪一带参观小学教育,若说赴上海参观山海工学团,县政府是不会答应的。路费只能说是由有关朋友和教师募捐的。至于时间问题,按半年计划,既参观就得参观好,不要匆忙从事,弄不下个样子。”随后,他花了近一个月时间,筹集了380块银洋,为如期成行创造了条件。

1935年11月初,孙次青和刘仲棣到县政府请求外出参观,获得了县长周邵华和教育科的同意,随后即速启程。途经南京、无锡等地抵达上海,住在法租界蒲柏路大益公寓。随即到山海工学团,晋见了陶行知先生。陶先生平易近人,详细介绍了工学团的办学情况,答应了参观学习的要求。孙次青、刘仲棣先后5次在工学团参观,两次和陶先生面谈。工学团其他负责人,除了热情耐心地介绍其教学和抗日救亡活动情况外,还将陶先生的《儿童科学丛书》、《大众科学丛书》、《中国教育改造》、《教学做合一讨论》、《怎样做小先生》等书刊和论著送给他们。

孙次青、刘仲棣从陶先生重视乡村教育,推行平民教育运动和在教育实践中提倡“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和马牛羊鸡犬豸做朋友”、“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体系和上海山海工学团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的实践中受到深刻的启示,并由刘仲棣执笔整理了“参观纪录”。

1936年3月,孙次青和刘仲棣将参观学习的情况向张鼎安和张卓之分别作了详细汇报。同时向两校教师作了传达。在澄城首次明确提出“教学做合一”的口号,结合实际在学校初步进行改革。他们组织学生扫地种菜,美化校园;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号召师生和农民广交朋友,吸收贫苦农民子弟入学;推行“即知即传人”的小先生制,努力把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此影响下,由党组织筹款,在仁卓盛林寺兴办了实业学校,附设养鸡场,党员贾武祥任校长,党员雷鸣霄、杨力生任教员。

地下党员张鼎安组织的这一参观活动,对于当时的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日益发展的抗日救亡运动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