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质平,原名国藩,又名子平、资平、子屏、如柏。1903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澄城县交道乡南社村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是位铁匠,闲则打铁,忙则务农。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因有两个兄长和父亲务农做事,使他得以从小上学读书。
1919年,质平考入三原县高级小学上学。三原县是陕西靖国军的根据地,“五四”爱国运动后一批进步人士从日本和北京等地,聚集这里兴办教育,传播新文化。质平在三原苦学三年,阅读了许多进步刊物,接触到一些进步人士,立志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1922年8月,张质平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杂志等进步书刊,眼界为之大开。1925年春,他曾带头去大沽口欢迎孙中山先生北上,并聆听了李大钊、谭平山等人的讲演,受到马克思主义启迪,革命觉悟迅速提高。是年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学毕业前夕,他在《南开双周》上发表《选哪科好》的文章,文中得出结论:“那一科都不好,只有革命才是自己的理想和前途。”这篇文章的发表在校内引起一场笔战,抨击“读书救国”的思想,扩大革命思想的影响。
1925年8月,张质平如愿以偿地考进中国共产党人陈独秀、瞿秋白、李达等主办的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学习。他除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外,以大部分时间从事党团活动。是年10月,他被组织派作上海浦东区团部委书记。1927年春,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后回到学校。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学校被查封,经组织指派回到陕西工作。
1927年8月到1928年春,党组织委派他担任中共长安县委书记,同时领导户县、咸阳部分地区党的工作。他不畏艰险,身上穿着农民衣服,经常奔走于乡下,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晚上盖着薄薄的小被,饿了往往以野菜充饥。就这样他和县委其他同志一起,经过艰苦的工作,及时领导长安党组织转入地下活动,并建立了一套党的秘密工作规则,保护和发展党的组织。在中共陕西省委第一届会议上当选为省委委员。
1928年初,陕西东府地区澄(城)、合(阳)、大(荔)、朝(邑)交界处的广大农民,不堪忍受反动军阀和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自发地组织红枪会以图自卫。中共陕西省委为了具体领导东府地区的暴动工作,决定成立中共东府特别委员会。2月,委派张质平(省委特派员)和罗云(团省委特派员)一起,来到澄城,开辟东府党的工作。不久,张质平在澄城南棘茨主持成立了东府地区第一个党的领导机关——中共东府特委。他领导东府特委秘密活动于韩城、合阳、澄城、大荔、朝邑等地,积极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大力开展党的地下斗争。是年5月,驻扎在韦庄的军阀赵桂堂,在青黄不接之际,向周围群众强派大洋一千块,百般勒索,限10月交清,群众十分愤恨。特委为了配合省委发动的渭华起义,随即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领导农民群众掀起反苛捐杂税运动。特委在教育提高红枪会员的基础上,组织成立了澄城县西南区农民问政总团,成功地领导了澄城农民起义。1928年后季,关中地区久旱不雨,无情的灾荒向人们袭来,加之省委屡遭破坏,党的活动经费十分困难。为了保证党的正常活动,他从家里设法要来50块大洋交给组织,维持同志们的生活。
1929年初,张质平回到省委,任省委委员兼省委职委书记。他以主要精力开展西安市职工运动。在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恶劣环境下,他在东大街、钟楼、北广济街等处,以当洋车夫、开纸烟铺作掩护,机智沉着地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斗争任务。是年2月,陕西省委机关再次遭敌破坏,省委主要成员几乎全部被捕。他闻讯后,迅速将消息转告扮洋车夫的省委委员薛永寿,并亲自和永寿到三原、富平、渭南等地,通知各县党的组织作应急准备。同时又以省委名义,在渭南县的陈家滩召开紧急会议,选举成立了中共陕西临时省委,继续领导党的组织,坚持地下斗争。这一时期,张质平为了保护党的组织,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以无产阶级的革命胆略和忘我精神,数次出入于西安城,反复与敌周旋,使党的基层组织免受损失;并与中央交通员马子敬接上组织关系,将情况及时汇报中央。中共中央1929年4月16日给陕西临委的指示中指出:“你们在大的破坏之后,白色恐怖严重压迫之下,犹能召集各县联席会议产生临委,中央对你们这种努力表示满意。”这一斗争的胜利与质平机智、果断、艰苦工作是分不开的。
1930年2月,张质平奉调到上海在中央受训。是年8月,调任中共陕西省委候补执委、省委临时常委会常委兼西安市委书记。后因与省委书记杜衡意见分歧,在反立三路线中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受到错误处理。不久,中共河北省委及时纠正了这一错误,改派张质平任陕北特委委员。1931年12月,张质平等一行三人在赴榆林、米脂途中被敌逮捕,身陷囹圄,备受折磨。他和敌人进行了特殊的斗争,使敌人没有弄清他的真正身份、保护了组织和同志。1935年7月,他入狱三年零七个月,敌人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准予具保开释,在敌人的强迫下,他最后以一个穷困潦倒寻求生活出路到陕北找红军的知识分子身份自首。办了出狱手续后,长期未能接上组织关系。
张质平脱身后,精神上无比痛苦,决心将功补过,以百倍的努力继续为党工作。那时,他身患严重肺病和疥疮,在家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即到澄城刘家洼小学以教书作掩护,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36年中共澄城县委书记张鼎安在宜川被捕,他积极设法营救。“西安事变”发生,他积极参与澄城地区响应西安事变的斗争。“崖畔寨”惨案后,他逼迫离开澄城,到西府一带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7月,他以《工商日报》太原战地记者身份,奔赴前线采访,行前因替他人给在太原的张慕陶捎过信件,曾被怀疑有托派之嫌,从而使他遭受打击。此后,他一直在蒲城、渭南、临潼、大荔等地教书。在受到委屈的时候,他襟怀坦荡,依然坚定不移地相信组织,矢志不渝地为党工作。在国统区,他刚正不阿,视高官厚禄如粪土,宁肯过清贫的教书生活,也不与敌同流合污。在白色恐怖的严重威胁下,他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以机智沉着的大无畏精神掩护了中共地下组织,并以革命思想启迪自己的亲友、激励自己的学生。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不少进步青年先后进入边区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经过组织长期考验,由中共关中地委报经西北局批准重新入党。党组织指示他继续留在白区坚持地下斗争。1948年,他在蒲城师范,经过大量的艰苦工作,带领师生20余人进入解放区,又一次为党输送了革命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一直战斗在党的教育战线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担任澄城中学、商县中学校长,商县师范学院代院长,大荔师范学校校长期间,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文化大革命”中,他曾遭受残酷迫害。粉碎“四人帮”后,党组织给他平反昭雪。1978年5月18日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