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澄城县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专题活动
  3. 红色澄城
  4. 红色印记
  5. 正文
丁本淳

丁本淳


丁本淳,原名志鉴,字镜轩,19111月生于陕西省澄城县醍醐镇(今属寺前镇)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丁兴堂,除务农外,还时常用毛驴驮运和买卖煤炭,挣钱养家,生计尚可维持。丁本淳三岁时,母亲不幸病故,继母待他很不好。祖父母将他接去抚养,并常以《三字经》、《百家姓》等对他进行启蒙教育。

丁本淳8岁时开始读私塾,因交不起学费,学习时断时续,到13岁才正式在本镇新成立的醍醐小学就读,直到小学毕业。在小学期间,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追求真知,深得老师们的好评。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洪流冲击到陕西各地,共产党的组织在这一带有了很大发展,在醍醐镇成立了国共合作的第三区党部,党部设在丁本淳所在的醍醐小学内。共产党员李民桢在该校任教务主任,积极配合省委派来的同志开展工作,发动学生下乡搞宣传。丁本淳也积极投身到这一革命浪潮中,在澄(城)、合(阳)、韩(城)、大(荔)等县边界一带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陕西的革命形势也急转直下,农民协会被迫解散,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工作转入地下。不久,中共陕西省委派徐汉儒到澄城工作,公开身份是醍醐小学教员。在徐的组织下,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徐任支部书记,在学生中开展工作,介绍《中国青年》、《共进》、《向导》、《马列主义浅说》等书刊和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丁本淳的思想启发很大,逐步了解到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消息,使他心潮激荡,深受鼓舞。他在李民桢等人的支持下,发动学生成立了学生会并担任了学生会主席。是年秋,经徐汉儒、李民桢介绍,丁本淳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8年春,中共陕西东府工作委员会成立,由张质平任书记,丁本淳被选为候补委员。工作委员会成立后,领导澄城沟南一带的“农民问政团”(即原农民协会),在澄(城)、朝(邑)、蒲(城)、大(荔)等县边界抗粮、抗款、抗苛捐杂税,丁本淳积极投入了这一斗争。不久,经组织同意,丁本淳入大荔陕西省立第二师范学习。1929年经李民桢推荐到王家城小学任教。这年正逢大旱,群众纷纷外出逃荒,党的群众工作很难开展。于是丁本淳就找一些进步读物,开办夜校,一面在学生中进行教育,一面同农民交朋友,进行宣传,扩大党的政治影响。

1930年,丁本淳回省立第二师范学习。经张质平介绍,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在第二师范过党组织生活。他同顽固、反动的学校当局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校长忽子申是个封建顽固分子,只准学生埋头读书,不准过问政治。丁本淳不顾校方反对,和其他党员、进步学生一起,在学校中宣传马列主义,发动学生罢课,迫使校长调离。后来的教导主任曹从舒也是个反动分子,非常仇视学生的革命活动,时常打击进步学生。一次,他利用大部分学生外出春游之机,将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姜炳太等三名学生开除学籍。丁本淳得知后,立即带领同学返校,将写有开除名单的牌子摘下摔在地下,并向校方提出“收回成命”和“驱逐曹从舒”的要求,否则,学生罢课。校方无奈,只得撤销开除姜炳太等同学学籍的决定,曹从舒也灰溜溜地离开了学校。在同学们的斗争下,校方聘请了一批进步教员,学校的民主空气也活跃了,并成立了学生会,丁本淳任委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请示,丁本淳等支部成员,发动学生到群众中宣传抗日。寒假时,丁本淳和其他同学一起在澄城组成了抗日会,发动群众,捣毁了亲日的国民党县党部。1932年暑假,我党在澄城、蒲城、韩城三县发动武装暴动。在澄城暴动中,丁本淳、雷德时、田凤岗三人按分工破坏了通往大荔的电话线路,但城内暴动未能按计划实现。暴动失败后,党的斗争又被迫转入地下。丁本淳重回大荔第二师范,接替姜炳太任党支部书记。这期间,省委曾介绍贾拓夫、李梦龄(解放后曾任吉林省委第一书记)等同志与丁本淳单线联系。1933年“五一”节时,党支部发动学生冲破学校当局的阻挠,召开了全校纪念大会,丁本淳以学生会主席身份在大会上讲话,并宣布罢课以反对校方镇压学生运动。反动校长马风岗与国民党第四十二师师长冯钦哉、大荔县县长温亚儒相勾结,派出军警闯进学校逮捕学生,镇压学潮。丁本淳因事外出,幸免于难。党支部决定:一面与当局交涉,要求释放被捕同学;一面通知丁本淳等离开学校暂避。学校当局亦趁此将丁等人开除学籍。

1933年下半年,丁本淳到醍醐小学任教。这时省委书记杜衡被捕叛变,各级党组织受到了很大损失。澄城县党的负责人张鼎安也被捕。为防不测,丁本淳、雷起云、雷德时、丁雅学、李民桢等党员,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及时互通情报,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在他们的努力下,党在醍醐的联络点得以安然无恙,并有一些发展。待形势缓和后,丁本淳被聘任为醍醐小学教务主任,雷德时等一些党员也相继任职。他们又继续同反动当局进行了各种斗争。1936年,反动派进一步镇压学潮,丁本淳被迫离开了这个斗争多年的革命据点到了西安。“西安事变”爆发后,丁本淳和张鼎安等立即回到澄城,开展抗日救国活动,成立抗日救国牺牲团,武装响应“西安事变”,但因地方武装仇视被扼杀。澄城一片白色恐怖。于是,丁本淳、雷德时、雷起云等经西安、三原去陕北投奔中国工农红军。

19372月,丁本淳到达泾阳县云阳镇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随即转入延安抗大被编入第二期四大队十队学习。从此将丁志鉴之名改为丁本淳。“七·七”事变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抗大二期结束。为提高军事素质,适应部队工作的需要,组织决定丁本淳继续留在抗大第三期军事队学习,编入军事二队,任四班班长。第三期于年底结业。丁本淳被分配到军委系统工作。原打算留他在后方领导机关,但他坚决要求去前线抗日,同日本侵略军作战。   组织上满足了他的要求。经过几天跋涉,丁本淳等到达八路军总部驻地山西省洪洞县万安镇高公村。朱德总司令接见了他们,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希望他们把所学的本领都用在我军建设上,努力抗战,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赶出中国。丁本淳没有辜负朱总司令的期望,从此以后,他几十年如一日,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我军炮兵部队的建设上,为我军炮兵的建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193712月,丁本淳被分配到当时我军唯一的炮兵团任政治指导员。当时炮兵团刚组建,只有两个战斗连队。丁本淳所在的九连,连长是掩护十七勇士抢渡大渡河的神炮手赵章成。战士来自四面八方,有工人、农民,也有学生和职员,成分复杂,思想问题也较多。他到连队后,首先建立健全党组织,并担任党支部书记。他积极协同赵章成连长与其他干部一起齐心协力抓连队的建设,很快就把工作局面打开了。无论是党的建设、政治思想工作,还是军事训练和行政管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1938年元月初,八路军总部左权副参谋长来连视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382月,日寇企图钳击临汾,南下风陵渡,形势严峻。炮兵团奉命转移到陕西洛川整训。这是炮兵团成立后的第一次长途行军,而赵连长又因事未能带队行动。为了完成好这一任务,丁本淳作了精心组织,周密布置。每天行军途中,他跑前跑后关照那些年轻的小战士和从未行过军的知识分子,克服了冰雪融化造成的道路泥泞等困难,完成了转移任务。整训开始后,主要学习炮兵技术,同时大力开展文体活动,在迎“五一”的训练竞赛中,九连夺得全团第一名,受到团领导的表扬。8月,为防止日军进攻陕甘宁边区,炮兵团奉命开赴黄河边吴堡县宋家川,配合步兵保卫河防。在构筑工事中,丁本淳身先士卒,同战士一起夜以继日地苦干,高速度、高质量地筑好了工事,在团里评比中,又获得第一名。这些工事,虽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现仍伫立在黄河之滨。

1939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为了粉碎其阴谋,丁本淳奉命率九连配合一二九师在河北的河间一带反击顽军朱怀冰部,九连以准确的炮火支援步兵,将朱部歼灭。朱本人负伤逃命。我军取得了反顽斗争的胜利。

8月,丁本淳调到新成立的四连任政治指导员。111日,日寇向我根据地扫荡。丁本淳率四连奉命配合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作战。这是他第一次率部同日寇作战。在攻打山西昔阳县东冶头镇据点的外围王家山村时,为了打好这一仗,他同作战参谋宋培文、军事教员杨云青一起进行实地侦察。他们反复测量了距离,选定了炮位阵地。战斗开始后,丁本淳命令二炮长吕巨奎下达口令,第一发炮弹就命中了目标,大大出乎敌人的预料。敌人原以为我军只能夜间攻袭,不敢白天作战。当他们还未弄清从哪里打来的炮弹时,第二发炮弹又命中了。敌人的炮楼被炸塌了,紧接着,第三发炮弹又飞向敌军营区。丁本淳从望远镜里看到敌人慌乱地推出火炮,炮口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不知打向何方。这时,四连的炮已撤出阵地,进入隐蔽位置,我三八五旅七六九团趁势冲上去,将敌人全部消灭。

194018日,日寇为报东冶头失败之仇,兵分两路偷袭皋落镇。这是太行山上位置最高也是最大的村庄,住有千户人家,也是我昔阳县委、县政府、晋东游击司令部和三八五旅旅部所在地。因敌人来得突然,我方仓促转移。在这紧急情况下,丁本淳照样检查了弹药装备。检查中,他发现观通班还在睡觉,就催他们立即撤走。当他们刚刚转移出去时,敌人炮弹已打到村子里了。途中,丁本淳在山腰处看到敌人骑着大洋马,向我军一步一步地逼近,心里一阵怒火,于是命令四一式山炮选好阵地,迅速开炮。敌人一听炮响,慌忙下马隐蔽。四连又连发4弹,吓得敌人夹着尾巴逃走了。7月,丁本淳升任三营教导员。

19408月,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开始了。炮兵团在武亭团长的带领下,配合一二九师在榆(社)辽(辽县)一线作战。丁本淳同副营长朱光带领八连参加了第二阶段作战,已任炮兵团迫击炮主任的赵章成也同他们一起作战。根据一二九师刘邓首长下达的任务,丁本淳带领八连的一门山炮,配属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攻取榆社县城。旅参谋长周希汉带丁本淳等人化装在城附近进行实地侦察,查明了敌工事火力点及兵力部署。守敌是日军板津大队之藤本中队,有日军约200人和伪军60余人,准备有机枪、掷弹筒和三门山炮。92320时,担任主攻任务的七七二团到达攻击地区,丁本淳带山炮隐蔽进入西城门,摸了敌岗哨后,向城内开进。一阵狗叫,惊动了敌人。他们毫无目标地射击一阵了事,并未引起重视。进城前,陈赓旅长和七七二团郭国言团长决定使用山炮攻击敌堡。但进城一看,大街小巷的路面都是石头砌成的不易挖火炮驻锄沟。后来发现一座被敌人焚烧的钟楼的地面上没有石头,便于挖驻锄沟,这里距敌母堡仅300米,丁本淳当机立断,立即命令将火炮分解开,迅速做好射击准备。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八路军会偷进城来,把大炮安在自己的鼻子底下。规定的射击时间一到,丁本淳下令开炮,首发炮弹即命中母堡。我攻击部队听到炮声立即开始总攻,各种武器一齐开火。这时,丁本淳又命令发射第二发炮弹,又命中了目标。敌人这时才发现我炮兵阵地就在附近,于是集中火力扫射我炮兵阵地,一炮手的胸部中弹负伤,丁本淳让卫生员包扎后送下火线。经过激烈战斗,全歼日寇一个加强中队和所有伪军,解放了榆社县城。

19417月初,为粉碎敌人封锁,保卫边区,炮兵团奉命进驻陕北南泥湾,执行屯垦任务。开始,丁本淳带三营驻甘泉县乔树峪,一面运粮,一面打窑洞。不久,上级要丁本淳带九连修筑从南泥湾到延安三十里铺的公路,长约80里。朱德总司令带丁本淳等人亲自勘测了路线。为了完成党中央和朱总司令亲自下达的任务,丁本淳带领九连指战员挥动镢头、铁锨,冒着大雪,顶着寒风,大干99天,按时完成了任务。公路建成后,朱总司令乘坐一台大卡车亲自来验收,认为路修的不错,感到满意。在以后的大生产运动中,丁本淳领导下的九连被评为团里的“模范连队”,他本人也创下了一天开荒14分的记录。

19422月,毛泽东同志发出“整顿党的作风”的号召,炮兵团开展了整风运动,运动发展是健康的。后来,康生搞了一个“抢救失足者运动”,专门派人来炮兵团大搞逼、供、信,伤害了不少好同志,连14岁小宣传员也被说成是“特务”。这时,已调任炮兵团政治处组织股长的丁本淳,在统计审查对象时,认为该同志年龄小,又不是党员,就未统计上,结果还挨了上级代表的指责。后来,毛主席及时发现和纠正了康生的做法,炮兵团把甄别工作交给了丁本淳。他把全团各连指导员组织起来,对每一个被审查对象,都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甄别平反工作。

1944年,中央军委决定在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的基础上成立延安炮兵学校,任命朱瑞为代理校长,邱创成为政委,匡裕民为副校长,丁本淳被任命为政治部组织干部科科长。这期间,丁本淳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很快熟悉了干部,做到知人善任,为校领导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朱瑞校长对丁本淳的工作十分满意,曾在一次干部会议上讲道:“本淳同志对于每一个干部了解得很透彻,连你腰上的几根骨节他都知道。”

1945815日,日寇宣布投降。924日,炮校奉命开赴延安,25日又分为三个梯队从延安出发开赴东北。丁本淳和朱光等带领第三梯队,途经陕、晋、冀、热、辽5个省的长途跋涉,多次横跨日伪的封锁线,历尽艰险,于11月到达沈阳附近,接着转移到通化市。19464月抵牡丹江市,开始执行“建设与发展炮兵部队”的任务。5月,以收集来的炮火及炮校警卫营为基础,组建炮三团。宋承志任团长,丁本淳任政委。接着开赴松江、绥宁地区,配合部队围剿国民党政治土匪谢文东、九彪、郎团。同时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招收兵员,扩大部队。炮三团成立后,即开赴黑龙江省穆陵县驻防,全力配合著名英雄杨志荣所在的牡丹江军区独立二团清剿土匪。尽管炮三团是炮兵团,但全团仅有4门小口径火炮,其他都是轻武器。团党委经调查研究,决定收集日本关东军失败后丢弃在中俄边境的残破武器和零部件。丁本淳带领战士头戴皮帽,身着棉衣,脚蹬乌拉鞋,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顶着刺骨烈风,勇敢地拼搏在白茫茫的雪海里。在100多天里,共搜集各种炮27门,汽车、坦克、枪支等零部件7000余件。同时,丁本淳同志带领炮三团的同志发扬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建立军械修理厂,亲自登门拜访曾在伪满时期当过机械员的王厂,聘请他为厂长,先后修配150毫米榴弹炮12门,105毫米加农炮7门,长短枪594支,其他附属品3000多件。他们还恢复了日寇留下的残破松油工厂,从最初日产汽油15公斤提高到650公斤,解决了汽训队燃眉之急。到19472月,该团编成东北炮兵唯一的摩托车化重炮团,重炮团编制3个营12个连,它所装备的日制150榴弹炮和105加农炮当时是最先进的,其射程和威力在全军是无可比拟的。在我军尚无空军、海军的情况下,这支部队所肩负的重任尤为重要,人们对它特别关注,甚至它的动向来判断大战区位。

19475月,炮三团一营参加了四平战斗。19484月,丁本淳又带三团三营参加围攻长春的作战,历时6个月。长春守敌总指挥郑洞国带少数部队龟缩在坚固的银行大厦地下室,企图负隅顽抗。这时,丁本淳同团其他领导干部一起研究决定,用150榴弹炮和105加农炮轰击银行大楼,他们把阵地设在飞机场,丁本淳亲自到机场一个楼房上进行观察指挥,发发炮弹都命中了目标,给敌以很大的震撼。9月上旬,在筹划辽沈战役的百忙之中,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四野诸首长专程前往长春东南的烟筒山视察炮三团。912日,我军发起了规模空前的辽沈战役,丁本淳率炮团抵达锦州北大门的义县城下,支援三纵队八师从城东北角实施突破。根据纵队首长和炮兵司令部的指示,丁本淳等命令一、二营主要打突破口,三营打城内敌人的指挥所。101日,我军发起对义县总攻,炮三团以猛烈的火力,在城东北角打开了约3040米宽的突破口,城内敌人的指挥所也被打垮,三纵队八师及二纵队五师发起冲锋,至下午320分,全歼守敌国民党暂编第二十师等部一万余人,打开了攻取锦州的门户。

义县攻克后,宋承志和丁本淳率炮三团一、二营到达锦州城下。101411时,我军发起对锦州的总攻。炮三团以密集的炮火,压制敌炮及对纵深重要目标的轰击,特别是对车站目标的射击很成功,使那里成为一片火海。12时,我步兵攻入锦州城,激战至15时,全歼城内守敌。战斗刚刚结束,宋承志和丁本淳又奉命率炮三团日夜兼程,向沈阳疾进,参加辽沈战役的第三阶段作战。当炮三团配合步兵在辽西地区歼灭敌卫立煌部主力二〇七师、五十九师时,沈阳遂告解放。至此,辽沈战役全部结束。

1948129日,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成立“特种兵司令部”,由肖华任司令员,钟赤兵任政委,下设五个指挥所。丁本淳任第二指挥所副政委。第二指挥所下辖炮四、五、六团。当副主任宋承志率炮四团入关参加平津战役时,丁本淳负责炮六团的组建工作。六团的炮火都是从战场上缴获来的,零件残缺不全,急需维修。丁本淳不仅经常找东北军工部何长工解决问题,还要到各纵队协商抽调车辆,整天跑来跑去,工作非常繁忙和艰难。他忍受劳累,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使炮六团经过边修理,边装备,边训练,边进关,赶上了参加平津战役。

在平津战役中,炮兵第二指挥所所属的3个炮团,分别配属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三军作战。各炮团分别与军炮兵部队一起组成中央和左、右军炮群,任务是压制敌观察指挥所炮阵地,打开突破口,破坏发射点等。1949114920分,我军开始了强大的炮火准备。丁本淳指挥部队按照计划,进行了猛烈而准确的射击,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天津的解放做出了贡献。

19491月,第二炮兵指挥所改为炮兵第二师,丁本淳被任命为师副政委。23日,炮二师官兵参加了北平入城式,受到北平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19505月,丁本淳被任命为炮二师政委,率部在河南许昌一带驻防,积极参加当地水利工程建设。

625日,美国侵略者发动了侵朝战争。遵照军委指示,丁本淳和师长宋承志率炮二师迅速到达东北本溪集结待命。经过一段准备,由宋承志率炮二十九团,丁本淳率炮三十团分别于1025日和111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援朝作战,接连取得三次战役的胜利。

在第三次战役中,丁本淳率炮二十九团配属由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五十军组成的右翼突击集团行动,根据战场形势的迅速发展情况,丁本淳率炮二十九团实行跟进炮击。经过七昼夜连续进攻,支援步兵歼敌19千人,解放了汉城。接着,丁本淳又率炮二十九团参加了汉江防御战、横城反突击战和其他机动作战,为保卫祖国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功劳。

19517月,因朝鲜战场急需大批炮兵干部补充,需要大力加强炮兵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丁本淳奉命回国,调任军委炮兵干部管理部副部长。部长是由炮兵副政委邱创成兼任,大量的日常工作都落在丁本淳身上。在工作期间,他根据炮兵部队作战的需要和全军炮兵干部队伍的情况,夜以继日地考察、了解干部。制定培养干部和使用干部的方案,经军委炮兵党委和总政批准后彻底实施。在他和其他同志的努力下。炮兵向朝鲜战场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干部,保障了朝鲜作战和炮兵部队建设的需要。同年11月。丁本淳调任军委高射炮兵学校副政委、党委书记,主持高射炮兵学校的工作。不久,又调回军委炮兵领导机关,任干部部副部长、部长。直到七十年代末他任炮兵副政委期间,一直主管炮兵干部工作。可以说是炮兵干部工作的奠基人。在他的主持下,先后组建了20多个炮兵师、20多所院校,以及大量的直属单位。他为许多单位干部的使用、调配,教员的培养以及学员的分配耗费了大量心血。

他在主持炮兵干部工作期间,除完成所需干部的分配、任免等日常工作外,还狠抓了炮兵干部工作的基本建设。五十年代,组织领导炮兵部队、机关、院校建立了干部档案、授勋、授衔,为加强干部工作的科学管理倾注了全部精力。1958年根据中央军委关于预备炮兵部队转隶军区领导管理的决定,他具体领导了全部移交工作,妥善解决了有关问题。他还亲自动手总结了炮兵干部工作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以后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在他直接领导下,炮兵正确贯彻和掌握党的干部政策,坚持“德才兼备”、“五湖四海”和“任人唯贤”的原则,正确识别干部,大胆使用干部,团结爱护干部,并从各方面关心干部,丁本淳在这方面身体力行,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他亲切热情和联系群众,关心爱护干部是有口皆碑的。他对每个要求谈话的干部,不管多忙,都热情接待,循循善诱。对许多调离北京的干部,他都亲自谈话、送行,因之受到广大干部的信赖。有位老同志调任时对级别有意见,听说是丁本淳一起参与讨论的,他当即表示服从,愉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丁本淳同志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96月,军委炮兵干部部与政治部合并,丁本淳被任命为炮兵政治部副主任。1961830日,被授予少将军衔。后又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1965年被提升为炮兵政治部主任。他十分重视发挥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大抓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和基层政治工作建设。他亲自主持制定了《炮兵战时政治工作条例》,从组织人员下部队调查到起草修改,经过多年辛勤工作,终于把全军炮兵部队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系统化、条例化,对炮兵部队的战备训练和作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丁本淳把院校看作是军队培养干部、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基地,经常亲自带领机关干部到各院校检查指导工作,了解教学情况,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他经常对炮兵政治部的干部说:部队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干部,过去战场是大学校,通过打仗培养干部,现在和平时期主要依靠学校培养干部。我们炮兵机关不直接领导部队了,办好炮兵学校,培养出合格的干部,是对炮兵建设最大的贡献。在他主持政治部工作期间,机关形成了面向院校,为教学工作服务的良好风气。

丁本淳在教育别人时,很注意提高自己,特别是担任炮兵政治部主任后,更加自觉地重视理论学习。他除坚持自学马列和毛泽东著作外,还积极参加炮兵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有时外出缺课,就让宣传部的同志给他补课。同时,他还坚持自学文化知识,每天练习书法,曾应许多干部的要求,为他们书写条幅,他的书法获得行家的好评,并被吸收为总参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员。

在十年动乱期间,丁本淳被加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扣了不少“帽子”,受到残酷的迫害,身心遭受严重摧残。在逆境中,他始终以革命战士的博大胸怀,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的信念。他不顾个人安危,实事求是地出面作证,保护了一批干部。重新工作后,他以共产党人的高尚风格对待曾经反对过他的人,从未对他们打击报复,而是鼓励他们好好工作。

1975年,丁本淳被任命为军委炮兵顾问,退居第二线。198311月离职休养。但他仍时刻牵挂着炮兵建设事业,除积极支持新领导班子工作外,还多次提出有关新时期加强政治工作建设的建议。他年老体弱,身患多种疾病,但他的革命精神仍一如往昔,每日伏案奋笔撰写回忆史料。几年来,他先后撰写了回忆朱瑞、邱创成、赵章成等文章,以及在百团大战中的炮兵回忆史料。此外,他还时刻牵挂着家乡的建设。1991年,为使家乡人民脱贫致富,他从为数不多的薪金中拿出1000元资助,1992年,他又向母校——醍醐小学捐赠500元,以表达他对“希望工程”的支持和一个老战士对下一代的殷切关怀。他自己艰苦朴素,几十年如一日。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每次到领导机关汇报工作,总是自带干粮,尽力为公家节省费用。到北京后不让公家花钱维修住房,家属子女从不享受额外照顾。他的爱人雷念慈是个家庭妇女,又是小脚,进城以后,他们夫妻始终相敬如宾,成为军营佳话。

丁本淳在炮兵工作的几十年中,德高望重,享有很高威信。他的直接领导人、炮兵政委邱创成对他的评价是:执行命令坚决,顾全大局,作风正派,不争功,不诿过,忠厚朴实,平易近人,能团结干部和群众。他的老部下、原二炮后勤部副部长戴国文说:丁政委品德高尚,一身正气,爱干部如兄弟,在他手下工作心情舒畅。他赢得了炮兵广大干部的衷心爱戴。

1996312140分,丁本淳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组织对丁本淳同志给予高度肯定: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炮兵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军事指挥员丁本淳同志在长达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忠贞不渝。无论是在白色恐怖之下、炮火连天之中,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都保持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他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决地执行党的决议,自觉地维护党组织的团结和统一。他工作勤恳,细致认真,不怕困难,埋头苦干,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他廉洁奉公,洁身自爱,作风正派,办事公道。他谦虚谨慎,作风民主,严于律己,关心下级。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严格要求家属子女,处处作人表率,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丁本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军炮兵建设事业的重大损失。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所建立的功勋,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