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森定,原名杨问鼎,又名杨鼎,字森定,入学后以字为名。1907年10月10日出生于澄城县县城老爷庙巷(今东三路)。杨家祖居本县雷家洼乡柏门村,其父杨树欣乐善好施,慈悲为怀,曾认王超北为义子。
1919年,杨森定在校长苏复初和教师张超安的资助下高小毕业,因家境困难而未能出外求学。1924年,已加入共青团的王超北利用寒暑假回乡的机会,带着《新青年》、《共进》、《少年漂泊》等进步书刊回到澄城,他将行李放到义父家里,杨树欣和杨森定父子首先读到这些宣传革命的书刊。是年,澄城知事王怀斌在县城南横街清末小学堂的旧址创办了澄城县立初级中学,杨森定考入学校学习并担任班长。
1924年年底,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学生张仲超受北方党组织派遣,到澄城中学以担任教师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25年初,张仲超和已在西安入党的王超北组建澄城中学学生会、讲演会、英数研究会,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澄城青年社(共产党、共青团的外围公开组织),由杨森定担任学生会主席。这年春天,王超北、张仲超先后秘密发展学生杨森定、李鼎新、雷逢泰(雷志刚)、权发茂(权敬轩)、麻桂亭等加入共青团,成立了澄城县第一个党团组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澄城特别支部,简称共青团澄城特支,由张仲超任支部书记。
1925年7月,张仲超返回北京大学复学。由17岁的中学生杨森定继任共青团澄城特支书记。王超北此时受党组织指示,去延安开辟党的工作,成立了延安第一个团支部——肤施团支部,并任书记。共青团澄城特支成立后,领导了澄城地区的革命斗争。一是领导了澄城青年社和澄中学生会工作,并与西安、三原青年社取得联系,互相配合,积极开展斗争,成为大革命时期陕西有影响的社团之一;二是宣传革命理想,传播马列主义;三是反对学校封建教育统治;四是组织“澄城各界驱逐吴新田声援会”和“澄城各界‘五卅’惨案声援会”;五是组织“县政咨询会”,与恶绅面对面地斗争。
已回北大复学的张仲超,于1926年3月18日参加了由中共北方区委组织的“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示威大会”,在游行示威途中,遭段祺瑞执政府军警开枪射击,张仲超、刘和珍、杨德群等大学生殉难,史称“三一八”惨案。噩耗传到澄城,澄中师生痛哭哀伤。共青团澄城特支以澄中学生会和青年社的名义,联合各界为张仲超烈士举行追悼大会。杨森定为恩师挽诗一首:
燕京街头起枪声,君赴黄泉仍抗争。
痛悼良师英年逝,后生擎旗迈征程。
共青团澄城特支的建立及活动,对马列主义在澄城的传播和澄城地区的革命斗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引起了地主资产阶级的惊慌和仇视。在反动当局的密谋策划下,1926年12月,国民党澄城县长王允伯勾结驻大荔军阀麻振武,以没钱办中学为借口,下令停办了澄城中学,迫使特支暂时停止了活动。
为了继续革命,也为了避免旧恶势力的迫害,杨森定与六名团员步行前往西安,到王超北新留的秘密地址去寻找地下党组织。一行七人到富平县,遇到了两年未见的王超北,王超北带领杨森定等人来到其担任政治处长、驻扎在澄城县寺前镇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师。杨森定受聘为竞化小学教务主任。由王超北牵头,在寺前镇竞化小学成立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澄城县临时党部。杨森定负责组训工作,同时成立了澄城农民协会筹备处。
1927年1月,杨森定代表国民党澄城县党部前往西安,参加了中国国民党陕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国民党左派为主题的这次大会,于1月21日至2月7日举行,通过了《农民运动报告决议案》等文件。其时,于右任为国共合作国民联军总司令,邓宝珊为副总司令,共产党员魏野畴、史可轩、杨明轩等为政治部、保卫部、教育厅等部门负责人。杨森定这次西安之行把共青团澄城特支与省委中断了一个多月的组织关系联系起来。于2月初回到寺前镇,恢复了共青团澄城特支,由杨森定负责特支工作。2月1日,王超北、吴佐成两人介绍吴卜亭入党,在澄城土地上发展了第一个共产党员,接着,李民桢、李鼎新、武止戈、杨森定、雷逢泰、雷志忠、田兴旺、和志广等人也先后入了党,为正式建立党的组织准备了条件。
杨森定回澄后,按照会议精神和上级指示,在王超北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党团工作和农民运动,举办了乡村平民夜校,下乡讲课讲演进行宣传。1927年3月,中共陕甘省委发出《关于农民运动的指示》,将澄城列为全省工作第二步重点县之一,更加推动了澄城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共建立农民协会130多处,发展会员上万人。投身农运工作的杨森定等人,在澄城、合阳、大荔、朝邑等县毗邻地带深入到农民之中,从最底层做起,用实际行动迎接国共合作所领导的大革命,盼望着能尽早地取得全国胜利。但是,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封禁各地农民协会,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这种形势下,“澄城县临时县党部”即行解散,农民协会亦停止活动,王超北等人先后离开澄城,杨森定回到县城崔家巷家里,其共产党员身份未曾暴露,但很多革命同志的牺牲和离散,使他悲伤郁闷,患病数月。
1927年秋,杨森定病愈后通过社会关系到县立第一高小任教,不多日即担任校长,直到1933年8月。其间,杨森定以灰色社会面貌参加了党组织发动的运动。1929年,陕西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民国十八年“大年馑”,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抗粮、抗款、抗捐、抗税、抗债”“要吃饭、要土地、要自由”的指示,澄城党组织将工作重点转向农村。1931年6月的一天,共产党员吴卜亭在县立一高教师党谅亭的住所召开有党谅亭、杨世英、杨森定、杨林波等人参加的会议,决定以“鸡毛传帖”的办法,发动全县农民开展交农斗争。7月,交农大军千余人肩扛杈把、扫帚等农具,直奔县城,冲入县政府,县长叶舟逾墙出逃,由进步绅士张绍安出来讲话,保证出布告、免征粮差,取得了斗争胜利。杨森定被民众推选为澄城平粜处主任,向饥民发放救济粮。1932年5月再次交农,迫使县长李开端承诺减粮免差。
1932年8月,根据省委指示,澄城党组织决定发动澄城警变。8日,澄城、蒲城、韩城三县在醍醐小学召开联席会议,决定警变于8月11日举行,成立游击第七支队,开赴黄龙山一带进行游击战。分配杨森定的任务是把公安局长、民团团长等人请在麻将桌上,使敌警方群龙无首而有利于警变成功。是日黄昏,杨森定在民团团长潘俊亭崔家巷家里,备下酒菜,打算将“客人”灌醉后擒获。参加警变的学生、农民和警变士兵经过顽强战斗,抄袭了县政府,收缴了公安局枪支40余支。而警变总指挥张鼎安因久等不见音信,却听到警变队伍被围困的讹传,与刘正法等人经醍醐前往西安。因失去领导,警变转向失败。8月20日,杨森定在第一高小筹划秋季开学事宜,县政府三名警察将他押入县衙,由国民党县长和县党部书记周增益进行审问,要他交待警变的内容和地下党组织。杨森定看到国民党省党部和省政府的一纸密令,写的是“共产党为祸澄城为害不知伊于胡底,仰该县长于文到之日将该犯杨森定等严拿法办呈报备案。”杨森定否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对审讯回答为“不知”。后被押入县衙内看守所窑洞内,周增益送来笔和纸,威令他写出警变领导和地下党组织,杨森定只字未写。第二天上午,县府意将杨森定镣解西安,周增益决定当日午时就地处决。10时许,进步人士张绍安和未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李民桢、杨林波、王育真等人联合了教育界和军警界的头面人物及部分名绅涌入县衙,保释杨森定。县政府及党部无奈只得决定暂免杨森定校长之职,由众人保释回家居住,随时听候传讯勿误,杨林波代理校长。几个月后,张绍安担任了县保安大队队长,支持杨森定回校仍任校长。但县政府及县党部的威逼始终没有停止。经各方面权衡,离开澄城为唯一办法。杨森定将有关党内工作移交党谅亭、杨林波负责,于1933年8月中旬离开澄城去西安。到西安后,他先见到已被蒋介石革职的省主席杨虎城,然后到陕西省教师训练所招生处报名应考,得到录取后解决了食宿问题,于1934年初毕业,被省教育厅挂牌任命为位于五味十字的省立第一实验小学(简称一实)校长。此时,已从事对敌隐蔽斗争的王超北,将一实作为地下工作的一个联络站,指示杨森定继续隐蔽。之后杨森定分别任北新街小学校长和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抗战全面开始后,杨森定以第二实验学校校长身份为掩护,在王超北领导下开展地下对敌斗争。二实学校每天清晨做早操后,都要由校长讲述抗战时事,他的学生中有一个名叫刘炽的少年,解放后曾担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是著名的《我的祖国》的作者,这位音乐家当年就是聆听了杨森定的演讲后而参军去延安。(作者赵征溶在《传记文学》1997年第一期对此作了纪实报道。)1940年,杨森定根据王超北的意见,由地下党负责人陈忠经介绍,加入了三民主义青年团。(王超北、陈忠经意为:在国民党和三青团内应担任掌有实权的职务,则更有利于抗战和我党的情报工作。)1941年暑期,杨森定赴山西抗日前线,在参加战斗中,腰部受伤回西安疗养。由于严酷的政治斗争,杨森定处境十分危险,经王超北同意,杨森定回故乡澄城暂为躲避。
回澄后,杨森定做了几个月生意,思想上一度发生波动,一度与组织失去联系。1944年11月他接任澄城中学校长一职,1945年6月后,任县民政科长,至抗战胜利。
1945年9月,王超北与杨森定一同赴延安,目睹了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飞往重庆谈判,他义无反顾地回西安坚持地下斗争。其间,参与筹建渭北煤炭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党的活动经费来源,因内战爆发而被迫停止。1946年8月,被省教育厅任命为西安女子师范学校副校长兼女师附小校长,在王超北领导下,与“西情处”同志一道,为党中央提供了大量有关国民党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
西安解放后,杨森定仍担任女师副校长兼附小校长,经王超北介绍,辞去原职赴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1950年底毕业后,分配至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从事镇反运动。1951年7月,他参加支边,成为西北土改总队甘肃大队第一中队的支边干部,赴陇南山区 的武都县,开始征粮、反霸、剿匪、建立政权和土改工作,担任罗塘与兴华联合乡工作组组长。1952年被任命为武都地委副书记兼行署副专员。因家庭困难,他要求回西安工作,被甘肃省人事厅照顾分配到庆阳地区,任庆阳县初师副校长、庆阳行署文教科副科长、庆阳师范校长。
1955年后,杨森定同志受到错误打击,特别在反右倾运动中,又被错误地划为反革命分子,开除公职交回原籍参加生产劳动。1970年,被逮捕关押,近一年后被判农村管制三年。
1977年初,杨森定同志去世,终年70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组织为杨森定同志洗清了加在其身上的一切罪名,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