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澄城县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专题活动
  3. 红色澄城
  4. 红色印记
  5. 正文
管建勋


管建勋,化名李云,1913323日生于陕西省合阳县王村镇管家河一个农民家里。他早年丧父,母亲寡居,幼年时代就备尝人间艰辛。但他勤奋好学,不甘平庸,立志救国救民,从学生时代起,就投身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是一位坚定而颇具传奇色彩的共产主义战士。

1929年春天,管建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合阳中学。1930年底,合阳籍共产党员师集贤在南京雨花石台英勇就义。消息传来,合中中共党员和进步教师倡议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举行了师集贤烈士书画交接仪式。烈士的思想和品格深深地印在了这位青年学子的心中,管建勋决心像师集贤那样,使生命更加充实,更有意义。他主动接近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党修甫老师(系中共党员),在党老师处借阅进步书籍,听其讲“五四运动”的经过和伟大意义以及党的基本知识。党老师的开导,使管建勋受到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之后,他更加向往革命,积极搜集、阅读进步的文艺理论和革命书刊,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了解和认识,坚定了铲除不合理社会制度的信念。

19316月,学校地下党支部发起的“反对封建保守校长”的学潮获胜,当局被迫同意撤换了原校长,聘请了新校长、新教师,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管建勋是学潮的骨干之一,通过斗争锻炼,他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认识到师生联合的力量,革命意志进一步增强。学潮结束不久,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怀着满腔爱国热情,管建勋积极投入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他与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书写标语,散发传单,举办墙报,并在县城城隍庙广场发表抗日演说。他踊跃参加下乡宣传,随合中宣传队到良石村、秦城一带,控诉日军在东北的滔天罪行,揭露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动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知识的出知识”,呼吁不愿做亡国奴的人民大众团结起来,为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而奋斗。所到之处,听众群情激愤,纷纷捐钱、捐物,支持抗日活动。与此同时,党组织也注意到了他的革命行动。

1932年春,经党修甫和白坡平介绍,管建勋认识了中共陕西省委直属合阳支部书记、女子小学教师党梦笔。根据他的表现,地下党支部决定,让他在学生中创建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他积极联络进步学生,筹措经费,购买进步书刊。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会员发展到二三十人。当时的图书少且贵,给发展会员、壮大组织造成很大困难。支部决定,除购买一定数量的《活页文选》外,再选些进步文章,由管建勋负责,读书会员刻版,在石印馆印出,以成本价销售。这些做法深受读书会同学们的欢迎。经过几次实际斗争考验,地下党支部决定先发展管建勋为共青团员,后于1932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2年秋,读书会力量进一步壮大,党组织及时决定,把一些内容精炼而通俗的读物,以无偿或廉价销售等方式,送到社会各界人士手里,以扩大进步思想的影响。这一行动,引起学校落后学生的不满,他们挖苦、讽刺读书会,自动形成与读书会对立的“绅士派”。12月,读书会发动会员与“绅士派”公开辩论,对方理屈词穷,恼羞成怒,竟寻衅闹事,甚至动用武力。为了保卫读书会组织,打击落后势力的气焰,管建勋团结进步学生,控制校门全部钥匙,全校罢课数日,要求学校开除“绅士派”学生中的肇事者。这次由地下党领导的学潮再一次深深地刺痛了封建保守势力,引起国民党县党部和反动教育当局的注意。县教育局长赶到学校,训斥进步学生,用尽恐吓、利诱之手段镇压学生运动,强制复课。管建勋毫不畏惧,慷慨陈词,组织进步学生,高呼口号,把教育局长轰出了学校。迫于无奈,校方终于答应了读书会的要求,进步学生取得了胜利。学潮结束后,地下党支部书记党梦笔主持召开了读书会学生会议,对学潮斗争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鼓励读书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胜利。嗣后,管建勋介绍学潮和抗日反蒋爱国运动中的积极分子杨志远、谢天相等同学入党,同时团的组织也迅速发展。管建勋担任了合阳中学党小组组长和团支部书记。他在积极开展学运工作的同时,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对东府工作的决议》精神,利用节假日,联络部分党员,在管家河一带进行宣传活动,开辟党在合阳农村的工作阵地,并先后在农民中发展了管俊亚等党员,使党在这一地区开始了有组织的革命活动,为党在合阳农村领导农民运动作出了贡献。

19331月,中共韩城中心县委调管建勋任澄城王庄区委书记。此后,他以小学教员的公开身份为掩护,在这一带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是年秋,由于叛徒出卖,澄城县委遭到破坏,他也被捕入狱。后经保释出狱,一度和党组织失去联系。他曾回合阳寻找原来的党组织,觉得没有工作方向,但他仍然坚持革命活动,联络翟贞祥等一批失掉党组织关系的同志,于1936年春,在合阳城外东街关帝庙巷集资开办了“大众书店”,自任经理。其间,秘密联络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并找寻党的组织,成为一批失去组织关系的党内同志的领导者。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太原、晋南相继失陷,陕西屡遭日军炮击,河防吃紧,合阳一带成了抗日前线。当时,原杨虎城部队一七七师驻防沿河一带,师部扎在合阳县城。中共陕西省委派共产党员吕剑人、梁步六等在部队中搞军运工作,梁步六在“大众书店”与管建勋取得联系后,上报中共陕西省委批准,恢复了管建勋的党组织关系。19381月,澄合临时区委成立,党组织随派管建勋任区委书记,负责联系、恢复澄城和合阳的地下党组织。此时,身为书店经理的管建勋,总是头戴礼帽,身穿长衫,手里经常拿个水烟袋,面带笑容,把不在闹市、门面又不大的书店经营得生意兴隆,顾客盈门。他不光白天营业,黑夜还不时有人叩门“买书”。原来书店只是一个招牌,它以经营文化用品为掩护开辟党的地下工作,并在合阳地区大量发行革命书籍。延安出版的《列宁选集》、《论持久战》,三联书店出版的邹韬奋、茅盾、郁达夫、鲁迅等进步作家的著作以及《新华日报》、《老百姓报》、《西北文化报》、《解放日报》和《解放》、《群众》等,都是大众书店的畅销书刊,吸引了大批进步青年和社会贤达。合阳中学白坡平等进步教师常到书店买书、看报,并把进步书刊推荐给学生阅读。合中学生雷新绪、杨秀峰等人常到书店买书、看书,议论时局,接受革命理论。后经管建勋介绍,雷、杨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合中重新组建了党的地下支部。19381月,进步人士苏资琛任合阳县长。民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大众书店”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传播进步书籍和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几近公开,“生意”更为红火。19384月,中共沿河地委在“大众书店”成立。地委书记王俊、组织部长白云峰等经常住在书店开展工作。值班放哨、接送掩护党的负责同志,成了管建勋的大事。他精心指挥、百倍警惕、机智应对,有效地保证了党内负责同志的安全。省委派到合阳工作的贺三多、张铁、苏史青、薛焰等都是安全地在书店接转组织关系并安排工作的。19385月,中共合阳县委在东宫城村成立。管建勋任宣传委员,兼管武装,并分管合阳城区党的工作。他在书店设立了交通站,负责与地委、县委和苏县长的联系,为党组织指导各界抗日救亡工作提供了方便。以后,交通站改设管家河,并在该村设立了“发行交通站”,《新华日报》、《八路军军政杂志》等刊物和党的重要文件均通过这里发往陕西东府各地。8月,管建勋接任县委书记。他在书店召开了县委的几次重要会议,在这里部署组织民主抗日救亡。组建了合阳县民众自卫总队,总队长由县长苏资琛兼任,管建勋任副总队长。同时开展了给延安输送革命青年、发展合中进步师生和社会进步人士入党等重要工作。

1938年底,国民党掀起了反共高潮,形势逆转。原杨虎城部队一七七师被调离,苏资琛也被调离。国民党当局惧怕民众挑战,宣布解散了合阳县抗日民众自卫总队。

19392月中旬的一天,管建勋召集县委主要领导在书店后院开会,研究白色恐怖下地下党骨干力量的隐蔽计划以及工作的对策及策略。突然,有几个陌生人闯进书店,在营业厅的书架上、柜台下到处乱翻,并声言全面搜查。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营业员立即发送暗号,并大声通报“掌柜的,有人找”。管建勋迅速来到大厅,虚与周旋,巧妙应答拖延来人进入后院的时间,从而掩护了其他开会的委员从后院越墙撤走。他暗示营业员把后院库房中的《列宁选集》、《新华日报社论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程》等进步书刊安全转移。待搜查进入后院时除书店工作人员外,别无他人。库房内也只有一般的文化用品,没有发现什么破绽。尽管来人没有抓住任何把柄,但他们还是不甘心,提走了积存的《老百姓报》,摘掉了书店的牌子,封了店门。管建勋义愤填膺,和店员追到国民党县党部、县政府据理力争,强烈抗议,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县长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百般推诿,不给明确结论,也不让继续挂牌营业。至此,书店遂以“赤化嫌疑”而告停业。

在白色恐怖下,管建勋根据党中央“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白区工作方针,有组织有计划地隐蔽了合阳党的骨干力量。国民党当局对这桩“赤化嫌疑”案件也只好不了了之。

同年4月,管建勋到省委汇报了合阳发展党员和组织隐蔽的情况,并于5月参加了省委召开的县委书记会,参与了党的七大代表的选举。7月后被调回省委,任机关供给科科长,不仅将省委机关的事务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而且给省委筹集了大批款项,保证了省委机关的经费开支。1940年后,他分别担任过延安自然科学事务室主任、延安大学建筑处处长、关中地委总务科长、陕西工委供给处处长等职务。

1948326日拂晓,西北野战军二纵六旅在张仲瀚旅长的率领下首次解放了合阳县城。4月中旬,陕甘宁边区政府任命管建勋为合阳县人民政府县长。他同县委书记白云峰、副书记何邦魁组织领导了合阳的解放战争和政权建设。当时春荒严重,他们组织干部下乡向富户借粮2700石,解决了贫苦农民的春荒问题。他担任支前委员会主任,动员大批民夫开展支前活动,为西进大军运粮运草,抬担架,送粮食。在迎军的热潮中,他精心组织安排,在各重要地段设立了接待站、开水棚、彩棚等,保证了16万大军过境的吃饭、喝水、住宿等问题。他担任扩武委员会主任,发动地方政权组织青年参军,短时间为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补充新兵468人,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在组织人民群众开展生产、反霸等工作中,管建勋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善于理财,及时组织清理了县级机关和各区乡的“小钱柜”“小仓库”,杜绝新生的人民政权在经济开支方面的漏洞,挽救了一批干部。他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各阶层人士,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政府工作料理得井井有条,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人民的拥护。老百姓异口同声赞誉他是一位精明强干的新政县长。

19497月,管建勋调任大荔地委秘书长;1950年调任渭南专员公署副专员;1951年调陕西省水利局(厅),先后任副局长、局长,厅长、党组书记等职;1962年调任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1964年任省农办主任。“文化大革命”后期,他被下放到商洛地区任革委会农业办公室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错误的审查、批判,但丝毫没有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党的忠诚。平反后,他先后担任陕西省水利电力局顾问,省农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为陕西的农田水利建设作出了显著贡献。

197912月,被选为陕西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离休后,他继续发挥余热,关心陕西的水利事业。1987121日,因病在西安逝世。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