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澄城县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专题活动
  3. 红色澄城
  4. 口述历史
  5. 正文
王文波:殚精竭力,为古徵人民理财(下)

主政澄城财政

 

19973月,组织任命我为县财税大检办主任。同年12月,我先行接任财局党总支书记。19983月,组织按照法律程序任命我为县财政局局长、党总支书记(注:20028月至200311月期间由县国有资产管理局长张捌金担任财政局党总支书记)。与我和衷共济、戮力同心一起工作的县财政局领导班子主要是:许拴锁、杨军忠、刘会军为副局长;张民忠为党总支副书记;赵忠玉为纪检组长;韩剑峰为工会主席。后来大致在20033月后,县财政局领导班子先后作了一些调整:我继续担任县财政局局长,同年11月兼任党委书记;韩剑

锋担任党委副书记;赵忠玉担任纪委书记;许拴锁、杨军忠、周小龙、郑都升、任建平担任副局长;姜民叶担任工会主席。


也就是从19983月开始,我主政澄城财政工作的序幕正式拉开了——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澄城烟厂在八十年代迅速崛起,我县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观。我县对中省市的贡献也在逐年增加,1989年提前两年达到省上提出的扭补目标,实现了自给有余。从1991年起,我县每年因财力微调向市上定额上解1000万元,1993年又增加到1700万元。其中澄城卷烟厂提供税收5800万元,省财政每年从烟厂实现的产品税中也拿走840万元。到1993年底,全县财政收入达到8633万元,成为全省四强县之一。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后,县级税收比例下降,地方财政收入有所减少。我县财政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当年财政收入7976万元,较上年下降7.6%……财政工作在长期运行中形成的历史包袱和多年的高增长后收入乏力形成的矛盾和问题,很快就暴露和显现了出来,财政形势异常严峻,连自身运转也遇到了很大的压力。我县财政深藏着很大的危机,其主要表现为:

一、过去较快的财税增长速度,使得收入基数迅速增大,财源后劲明显不足。税制改革前,我县是典型的卷烟财政。税改后,尽管上下各级重视狠抓了财源建设,但新的财政支撑点尚未形成,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还是主要依靠老财源挖潜提效。从几大税源的贡献看:农业税由于计税价格调整,提供的税收由1993年的351万元增加至1997年的833万元,净增482万元;就农业特产税而言,由于我县苹果陆续进入盛产期,加之市场看好,以苹果为主要应税品目的特产税也快步增长,由1993年的261万元,增加到1997年的1400万元。1994年我县最大支撑点的工商税收仅为960万元,1999年已增加到2538万元,年均递增21.5%;以前年度的企业欠税,都全部清收到位。可以说现有财源可挖的潜力十分有限,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二、有诸多减收因素及利税大户实现税金下滑,财政收入增长受到很大制约。一是农业税大幅减收。1998年之后,连续两年计税价格下调,导致财政收入每年减少221万元;尤其是1998年以后,因受沙尘暴、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以及市场销售的影响,苹果产业所提供的特产税至1999年后大幅下滑,2000年仅收入600万元。二是我县煤炭企业受关井压产,银行降息及清理整顿各类基金会等因素影响,地方税收短收,基金会市上为保稳定从县财政强行扣款。三是以前年份,我县财力的40%来源于烟厂,进入1998年后,澄城卷烟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产品销售不畅,实现税收大幅下滑,为保市财政不扣款,为确保1994年分税制确定的上缴“两税”基数6000万元,想方设法预征税款,为以后财政埋下了祸害。

三、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资金调度十分困难。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我县的财政收入虽然逐年较快增长,1999年组织收入较1994年也增加了3000多万元,但实际可用财力却增长缓慢,五年间只增加了1027万元,而人头经费却由1995年的2410万元增长到1999年的6345万元,净增长3935万元。财力的增长远赶不上人头经费的增长。每年都有不少该办急办的事情难以列入预算。尤其是1999年国家大幅度调资后,我县得到的中央转移支付仅占新增支出的30%,其余部分全由县财政自行解决,更使得本已十分紧张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进入2000年后,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年初预算可用财力仅增加了494万元,而学生分配、军转干部安置等必不可少的人头经费却增长了1962万元,缺口达1468万元。为了平衡预算,年初编制预算盘子时,通过压缩公用经费,改革事业单位供给形式,压缩专款支出等办法节减支出,但仍有500万元的缺口无法解决。为了保证干部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我们每年都要千方百计向省市借款,争取提前返还,也严重挤占了其它资金的正常拨付。发工资尚且如此困难,更不用说再搞建设了。

四、历史包袱沉重,挤占财政资金问题严重。2000年,我县各企事业单位占压财政预算资金4000多万元,乡镇借款710多万元,相当于1990年初全县财政年收入809万元的5.8倍。这些拖欠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有1993年为保预算基数,清理欠税烟厂形成的空转借款;有为发展县域经济通过省市借款被省市扣款的拖欠;有用财政间歇资金临时借款形成的拖欠;有为保证工资发放而借款给乡镇、部门的拖欠。巨额的拖欠使财政外债累累。县财政欠市财政1000多万,欠各企事业单位预算资金2000多万,其它借款1000万,还有以前年度,省市原借贷给县财政的各类财源建设资金、城建资金、扶贫资金、财政有偿资金、世行贷款资金等已陆续到期,2000年已开始扣收360万元,更加重了财政负担。

五、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过快,超过了新增财力增长。“七五”末,我县财政供养人员6735人,至1993年底财政供养人员7925人,人均财力7190元,到1999年,我县财政供养人员12752人,人均财力6473元,六年增加人员4827人。虽然总财力由1993年的5699万增加到1999年的8138万元,年增6.1%,但人均财力却下降700元,六年间人员工资部分已由1993年的2410万元,增加到1999年的6345万元,年增加17.5%,人员增加导致新增财力远远不能满足人员工资增长水平,我县财政已完全变为“吃饭”型财政。从当时的情景看,随着吃财政人员的过快增加,工资不断增长,已到了连吃饭钱也拿不出的困难境地。记得1999年参加市上财政会议,市上领导通报批评大荔县、澄城县、白水县人劳、财政控制进人不力,超量进吃财政人员严重。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但也没有退路可走。不服输的个性,也让我不会向任何困难低头服输。我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认真和用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首先从自己做起,除忙碌的应酬外,我每天早上都是提前半个小时上班,处理紧急、重大、突发、特殊事情和业务。如此八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每年工作记录使用的两个笔记本,至今保存完好。对家属我也是“约法三章”(不准过问单位公事;不准参与经营活动;不准以本人名义谋取私利)。要求工作人员,对待来人要做到“一张笑脸迎人,一杯热茶落座,一盆热(凉)水静心”。能一次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让当事人跑两回;非要来两次的,也要讲清原因,时时处处都要树立财政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我们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认真总结财政工作“收与“支”两条主线的经验教训,积极争取省、市、县级领导和省、市财政部门主要领导对澄城财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按照“为政要廉、理财要严、作风要实”的要求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高财政系统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严格执行预算资金的审批拨付制度,作了不少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在此基础上,我们一手抓挖潜增收,一手抓争资引项,因地制宜地探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并抓好落实,规范全县财政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

一是抓好财源建设,建立较为稳固的财政增收基础。围绕我县苹果、畜牧、经济林、设施农业等四大产业开发和卷烟、煤炭、铝电三大工业支柱的培育,我们精心编制并积极实施了新时期财源建设规划。在工业上,经常与烟厂、矿务局来往,了解、磋商、支持其发展。围绕铝电联营,向上争取流动资金,实施财税政策支持。在农业上,争取柿子基地和青苹果基地建设资金200万元,建成了10万亩柿子基地和30万亩青苹果基地。八年来,累计投入财源建设资金7520万元,全县仅果、烟、煤、电、铝五大支柱财源年地方财政贡献就达5300余万元。

二是抓好收入征管,保持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争取县委、县政府领导们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健全完善了财税部门、县级包联部门抓收入目标责任制管理。落实责任,严格考核,自己亲自带队,真包实联,组织了一系列农业税、农业特产税、政府调剂收入和有偿资金回收突击攻坚战。为了客观真实的测量苹果产量,为征收农林特产税提供主要依据,每年我都要深入基层,冒着炎夏酷暑实地调研,慰问一线农税工作者。这项工作量大面宽,时间紧任务重,常常饿了就泡碗方便面或碗旋面,渴了就喝口矿泉水,累了就在车上打个盹,常常是披星戴月回到家,全身累的就像散了骨架似的。每年6月和12月张榜公布实行完成任务倒计时通报考核,确保了全年地方财政收入任务如期完成。八年累计协作组织我县财政总收入10042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867万元,全县可用财力按照体制口径算账,纯属县级财政支出,不含上级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支出,由1997年的8745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1581万元,是我上任时1997年的2.5倍,年均增速12.13%

三是抓好财政管理,创建规范化的理财机制。根据各时期发展形势的变化,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持续增多的严峻形势,注重科学理财,建立并完善了“一个转变,三个规范”的财政资金拨付程序和“分级核算、分类负责、分灶吃饭、分块管理”的财政管理体系。在全市率先实行了新的县对乡“收入上解、支出下拨”财政体制和“收支两条线”管理,“零基”预算(注:指在编制预算时,不以以前财政年度的预算项目和预算支出数为依据,而是以预算财政年度的实际公共支出需求和与公共财力为基础,逐项审议各预算支出项目是否必要,各项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政府采购、会计集中核算、工资统发、国库集中支付及农村税费改革等财政改革制度。在全省率先对所有事业单位实行了定额或定项补助,每年节减财政资金1200多万元。政府采购工作自2000年实施以来,6年间共节约财政资金630多万元,节支率达26%。核算中心成立多年,每年节减支出也在100多万元。国库统管之彻底、运作之规范属全市首屈一指。

    四是抓好资金筹措,多方争资引项。市财政局尉晓东局长与我关系十分友好,他很看重澄城财政,关心、倾斜的力度自然也在全市是少有的。他多次带我去省财政厅面见姜锋副厅长、丁全德厅长,为澄城财政争取转移支付,做了很关键的基础性工作。为有效缓解财政压力,我和政府郭勇格县长、安忠坤副县长多次抢占先机,积极跑市进省上北京做工作,赢得了省市对澄城财政的重视和支持。2002年税费改革,我和分管农业副县长安忠坤、农税局长任建平蹲守在省财政厅,为我县争取到年度转移支付基数1722万元,一般过渡性转移支付114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2084万元。面对2003年“非典”疫情和五十年不遇的阴雨灾害,我经常与县领导跑市进省,上报灾情,争取上级救灾补助2000多万元,保证了救灾急需,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当年新争取、新引进项目43个,总投资14.4亿元,引资10.2亿元,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八年来,共争取各项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16500多万元,协助部门单位争取专项资金26500多万元。这种争资力度和效果是全市少有的,大大缓解了我县财政压力,有效防范了财政风险。

谈到这方面,还有不少事情令人难忘。采撷其中两件简要记述如下——

一件是“违规”发放工资。当时,由于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过快,我县财政已完全变为“吃饭”型财政。这些新增人员大部分是学生毕业分配和政策性安置,县上也明确规定增人不增资,但在实际中这一做法还是存在好多不妥,在社会上形成了不稳定。一些当事人甚至连同家人要说法,把矛盾最后都推向了财政。干好财政工作,首要职责是保障,起码要求是公平,而公职人员工资就是优先保障的重点,在单位同工不同酬就是明显的不公平。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出于财政工作的职能定位,也怀着矛盾的同情之心,给各单位“违规”解决了新增人员工资问题。尤其是200011月底,本月和下个月的工资没着落,省市还要求,各县春节前还需确保发放元月份工资。要发放三个月的工资,这在澄城财政史上还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压力山大”的我,只有马不停蹄地到省、市财政部门“哭穷”,协商借资事宜。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在12月从省财政厅借款为全县每名干部职工发了三个月的工资。我们在全县可用财力保工资性支出缺口达500万元以上的情况下,通过长年累月的真情付出和多方争取,硬是“把生人跑成了熟人,把熟人跑成了烦心人,把烦心人跑成了朋友”。截止2003年底,通过向上争取转移支付等多种途径全部解决并正常理顺了所有新增人员的工资和机关正常运转问题。

另一件是建设新财局“风波”。围绕县上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了服务好开通、建设古徵街的发展大局,作为新一任的财政局长,我反复斟酌思考后,大胆提出了“进驻古徵街,建设新财局”的设想。这个想法得到了时任政府县长薛景民同志的大力支持,他亲自协调城建、城关镇解决征占土地16亩。随后,我向市财政局局长尉晓东作了请示汇报,讲了建设资金的困难问题。尉局长略加思索即表态三年时间,给澄城解决专项建设资金800万。另外,我们向财政局各领导、并包联下属单位和机关股室,分配建设争资任务,3年时间,完成两个600万。家属楼住宅建设,按成本价收取每平方米600元(不含土地),共集资600万。2001年元月项目开始实施。历经一年半时间,一栋10000平方米的财政局住宅楼建设顺利完工,90户干部职工2002年国庆喜迁新居;2003年五一节,我们建成了总面积6500㎡、当时全县最大的综合办公楼。有效地改善了财政干部职工办公和住宿条件。

在财政局基建施工期间,社会上有人传说:县财政困难,财政局还搞基建花的是哪里的钱?财政内部还有人吹冷风:集资建房收了款,到时建不起来,又咋办?县委书记郭勇格闻言,即派纪检委领导带人前来财政监督核查事实真情。经过查账、核兑,财政家属楼建设筹资已全部到账,综合办公楼建设,争取的上级专项建设资金也全部到账,没有挪用、没有花费县财政一分钱。就这样,一场有争议的政治、经济风波最终平息了下来!后来,在全县财政形势通报会上,我还就此问题作了认真的解释说明:财政困难,全国各地的大形势都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搞建设,就没有项目和理由对上争资,我们能把上级的钱争取来,专款专用搞建设、置家业,又何乐而不为呢?

五是严格执行“一个转变,三个规范”的预算资金审批拨付制度。由于疏于管理,当时县财政支出增长过猛,缺乏约束,资金供应上表现出了“越位”和“缺位”的不良现象。对症下药,从199841日起,我县预算资金拨付实行了较为严格的“一个转变,三个规范”的审批拨付制度,不做“山大王”,不拨“人情款”,不收“关系税”。其中“一个转变”就是转变过去一些部门领导或工作人员,不分时间、场合,频繁多次来财政催要工资、正常经费,为财政资金调度到位后,主动拨付到部门;“三个规范”是:1、工资拨付由预算会计按月份造出各部门单位清册,股长审核,局长审定签字后拨付;2、正常经费,由预算股逐单位造出清册,股长审核,局长审定签字后拨付;3、专项经费,首先纳入预算,一种是由各业务股室提出意见,分管局长审核,局长审定签字后拨款;另一种是由局长审定、县长批示的,由预算股填开追加单,局长签字走款。实行了这种财政改革后,一是每月拨付的人头工资、正常经费不必要各单位会计人员或领导来财政局催要,财政局根据资金调度情况主动给予拨付;二是纠正了人熟多给一点,人生迟拨或少给问题的发生;三是鉴于财政困难时期,根据资金调度、拨付情况,主要领导心中有数,有利于保工资、保运转、保大事。每年年终决算前,我都要努力运筹,平衡好各方面关系,尽量多给县上各工作部门和乡镇拨付一点工作经费,使其总结好当年工作,启动部署安排好来年的工作。没有来的部门和单位,都要逐一打电话叫来其领导商量安排,这样也使一些不显眼的工作部门、单位干部职工深受感动。

与此同时,我们还重视加强与离退休老干部的联系,听取意见建议,争取工作支持。从2000年起,我每年带领局班子成员一块与县委老干局刘岳慧局长联系出面,邀请县上有名望的老领导、老干部、老财政人员50余人,作一次“财政形势报告会”,让老干部们了解财政,支持财政,宣传财政工作。每年春节来临,我们还邀请在财政局工作过的老领导、离退休工作人员召开“春节联谊茶话会”,让他们知情财政、建言财政、理解支持财政。老同志们很有感触地说:“退休多年了,组织和局领导还这样看重我们。……就像媳妇回到娘家,真的很感动。我们一定支持财政,发挥余热。”

八年来,我县财政经历了艰难困苦的衰退、低谷时期;克服困难,又走出低谷,迈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紧跟社会发展形势,财政局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局机关设有16个股室(办公室、预算股、国库股、农业股、行政政法股、社保股、纪检股、乡财政股、经建股、农综股、综合股、财源办、债务股、科教文股、财务股、后勤服务中心)。局属二级单位9个(农税局、国有局、收费局、资金局、企财所、会计事务所、采购中心、核算中心、监督检查局)。乡镇财政所18个,工作辐射面广,社会影响较大,但财政系统300余名干部职工,无一例违法乱纪的人和事。我县财政管理、硬件设施建设、各项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县财政局1998年获得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标兵”;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2005年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财政局连年被评为全市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共有45项工作受到中省市县表彰奖励。县财政系统有12人次被评为市级以上先进模范,受到市级以上党委、政府或省级以上部门、乃至国家财政部的表彰奖励。我本人也多次被评为省市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县目标责任制先进个人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2003年被评为渭南市“优秀公仆”。县财政队伍经我推荐被组织考察任用的领导干部有43人(副科级36人、正科7人),其中许拴锁、刘会军、王晓霞三名同志还走上了县处级领导岗位……



回顾自己在财政战线工作30年、尤其是在县局工作22年的历程,我感慨万千。是党和人民培育了我,是财政这份事业,财政这个队伍的大熔炉锻炼造就了我。在财政系统这支队伍里,我经历了人生中最富有意义、甚为愉快的时光。我任劳任怨地做了一些工作,费了一些心血,流了一些汗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留下了一些作念。这无疑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和最好的安慰。

20044月开始,我进入县委领导班子(任分管经济工作的专职常委,并兼任财政局长22个月);20069月党委换届,我10月份任县人大党组副书记和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年;200710月,我当选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201312月,县委任命我担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虽然离开了财政工作岗位,但我对澄城财政工作、对澄城财政人独特而厚重的感情始终历久弥深、永远难以忘怀。如今,看着一届又一届新的县财政领导班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带领全县财政工作者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成绩,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真诚祝愿我县的财政工作更上新台阶!祝愿澄城的明天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