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澄城县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专题活动
  3. 红色澄城
  4. 口述历史
  5. 正文
王文波口述历史一

王文波  男,汉族,1954年11月出生,澄城县赵庄镇赵庄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高级会计师。

1972年8月参加工作。1976年开始从事财政工作,曾担任县农业税征收管理所所长,县财政局副局长,财税大检办主任,县财政局总支书记,县财政局局长、党委书记,县委常委,县人大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调研员,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等职。渭南市第二次党代会代表、渭南市第四届人大代表。曾被国务院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评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并多次受到省政府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

著有个人回忆录《足迹》,并有多篇论文在《陕西调研与决策》《陕西财政》《陕西日报》《中国人大年鉴》《基层人大工作标准与制度创新务实指导》《渭南宣传》等报刊登载。

殚精竭力,为古徵人民理财

自1976年参加财政工作以来,我先后担任过赵庄公社财政组农税专管员、工商税专管员、税收会计、预算会计,并兼任过公社的经费会计。1984年调县财政局工作,次年负责组建成立了县农业税征收管理所并先后担任副所长、所长。1992年10月调任县财政局副局长。1997年3月担任县财税大检办主任、财政局总支书记、局长。20多年来,尽管工作岗位在变,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在变,但我“没有顶好,努力做到更好”的工作理念没有变,兢兢业业沉身实干的作风没有变,“殚精竭力为古徵人民理好财”的初衷没有变!

财税岗位历练

1976年,人民公社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机构,相应配套成立基层财政组织(即公社财政组)。5月份,经公社党委会研究,我来到公社财政组任农业税专管员兼税收会计。每年夏秋两季开始,我都要参加公社组织的粮田测产,以便掌握丰歉情况,合理税收负担。进入粮食征收入库阶段,公社及各生产大队、各生产小队三级干部集中精力,主要忙碌催粮、派款(应缴的公粮、购粮、三提五统)。我还得雇聘2—3名财务人员进驻粮站搞税收入库结算。尽管工作量大面宽,手续繁杂,由我负责的赵庄公社公粮的征收、结算、管理工作底册明、账务清,缴纳上解划款及时,多次受到县财政局表扬。

1981年,我们贯彻落实国家财税政策,恢复开征房产契税工作。全社干部下乡包联,协同作战。财政组补办手续,发放县人民政府房契证。仅短短的一个多月,完善新办和补征契税15000余元,为全县的房产契税工作起步开了好头。我也在全县财政工作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并受到县财政局的通报表彰。1984年初,受县财政局主管农业税工作的王生保的青睐、厚爱和推荐,经县财政局会议研究,调我至县财政局工作。起初是跟他协助管理全县农业税征收工作。

三中全会后,税收工作大改制。全县的农业税纳税单位也由过去的1563个生产队转变为62800户纳税个体;结算形式,由过去的生产队结算改变为千家万户一家一户结算;征管工作,也由过去单纯的进驻粮站征收税变为多渠道、多网点征收。核心问题是改变了过去的征收实物税(即缴公粮),实行实物税和货币税相结合,以货币税为主的政策。县上要定期召开夏征工作动员会,下达征收任务,充实选派征管人员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面上的组织、督察、协管工作十分繁重。进入征收旺季,生保王师跑面,我主内,一人坚守岗位,每天督办掌握征收入库进度,汇总制表,刻写蜡版,印发进度表,及时送达局领导,呈县委、县政府各领导,以便了解掌握夏粮、税收入库情况。进入秋季至年底,也就是进一步督催清欠扫尾。年终至来年3月份,要落实农业税减免退库,使仅有的一部分照顾资金,能返退给因灾歉收和有困难的生产队及农户。

1985年,根据全国财政、农业税工作形势发展需要,一是稳定农业税户交队结算的模式,二要开征农业特产税和耕地占用税。县上成立了农业税征收管理所(隶属财政局的二级单位,副科级建制)。雷森全局长很看重我,一切工作由我负责并做好建所筹备。1987年3月,组织批准任命我为县农税所副所长,负责主持全县农业税征收管理工作。建所初期,农税所工作人员有雷有仓、雷会林、杨林英、杨军忠、惠三民和我共六人。随着税收量的不断增长,基层农业税干部队伍的招聘、转干人员的不断增加,全县18个乡镇财政所共有农税干部70多人。1990年县农业税管理所机关编制二室三组,工作人员12名。

我在县农税岗位工作八年。期间,市农税处处长连武申一直负责农税工作至退休。连处长是我县醍醐连家城人,他正直、善良,是一位有文化、有知识,温和又慈祥的老领导。全市各县的财政人都称他是财政战线的农税专家。国家财政部、省财政厅就农税问题还经常邀请他参加研讨会。在我担任县农税所所长后,与连老工作来往更频繁,他热情朴实的为人,言传身教的指点,入情入理的谈话,对我启发很大,乃至对我以后的发展进步都是很有裨益的。

1988年,全省招转农税干部。当时我是全市各县最年轻的农税所所长,深感精神压力很大,结果以全县第一名、全市第二名的排次被录转为国家正式干部。这更坚定了我干好农税工作的信心。我从熟悉了解掌握农税征管工作入手,理清了思路,突出了重点,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成效明显。

记得建所前,单一的农业税收入每年是153万元。建所后的1985年农林特产税新开征第一年仅收了9000多元;第二年农业税收入为281万元。但1990年前后,县财政收入上不去,境况十分困难。为了确保收入任务的完成,我为领导献策,狠抓了财政直接组织收入这一环。县财政局雷森全局长,分管的王元仓副局长,多次披星戴月、顶风冒雨,带领农税所的同志深入乡镇基层一线,催收督缴税款,并现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了正确执行国家的农业税收政策,紧紧围绕开辟税源,增加财政收入这个根本,县农税所坚持解放思想、强化管理、挖掘潜力、巩固基础、拓宽税源、增加收入。每年夏征前全县农税干部都要集中学习培训,学习各项税收政策和业务知识,总结、交流征管工作经验。为下乡方便,给每一位农税干部配发了一辆自行车,为每个财政所配发了一辆摩托车。自1985年以来,我和所里一班人不断探索研究,逐步总结摸索出强化农业税征管机制的一个新思路:对上全面负责,对下全权指挥,实行“人事、业务、财务、经费、待遇”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组四级征管协税网络,使全县农业税管理工作逐年得到全方位的突破,一年一个新台阶。1991年,全县农业税调增完成了320万元(正税283万,附加税37万);农林特产税保任务、过百万,超历史翻番完成了147万;耕地占用税完成了32.7万元;契税完成了8.5万元;土地开发建设基金完成了1.2万元。

1990年,为了准确掌握全县农林特产税源的变化状况,我建议以县政府名义发文,财政局牵头,农税所唱主角,全县抽调150名工作人员组成普查队伍,各乡镇及有关部门配合,分乡镇划分了18个普查工作组、35个普查作业组,采取“一丈、二数、三看、四查、五审”的方法,历时两个月,扎扎实实地完成了全县农林特产税源的普查建档工作,掌握了全县果树栽植面积为22万余亩,当年应税面积4.3万亩,为培植掌握税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了学习更先进的农林特产税管理经验,1991年8月,由我带队,各乡镇财政所长及部分农税干部共30余人,前往国家财政部定点的全国征管先进县辽宁省盖县考察学习,为以后的测产定税、按亩计征提供了依据。农业税全县计税土地983108亩,实有873155亩,计税主粮5563517公斤基数不变,它是1953年丈量土地、查田定产时确定的。每年要按照国家通知的计税价格多少有变化,算账分解、向下落实,负责搞好组织征收。

1992年10月,我调县财政局,担任副局长,仍然分管负责农税工作。1996年,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956万元;全县征收农林特产税1200多万元,突破千万元大关。2000年农林特产税下降为600万元;2002年税改停征了农林特产税。房产契税增长,征收了70多万元;2004年,完成农业税任务1063万元;2005年国家政策规定,全面取消了农民群众负担的农业税。县财政缺口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给予贴补。

从事农业税工作以来,澄城县农业税征收管理所连续7年被评为省市财政部门先进单位;很多工作做法,受到省市财政部门的肯定。我也多年被评为财政局模范个人和先进工作者,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并多次在全省、全市农税工作会上作经验介绍。

1992年10月,县委、县政府各大班子、各工作部门换届。雷森全老局长荣升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元仓副局长升任财政局局长。刘双胜任财政局党总支书记。我被推荐调整担任财政局副局长。县农税所的工作转交当时的杨军忠副所长主持。

从过去单一的主抓农税工作到财政局任职副局长,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凭借对财政事业的热切追求,我集中主要精力,挤时间,进一步熟悉有关业务知识,积极参加省市财政业务培训,学习政策法规。当时我负责分管机关农财、监察、大检办,二级单位农税局、国资局。农财、农税工作是县政府领导平时过问最多的事情,因为对农业的投入关系农业生产的丰歉。农税占财政直接组织收入的大部分,它对保证财政支出、平衡预算影响很大。为了抓好收入,在过去普查掌握税源的基础上,我建议实行了“包、挂、促、奖、罚”的包联责任制办法。采取局领导带头,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包联乡镇抓收入机制,工作好坏与年终考评挂钩,互助督办完任务,并建立“一通报、两包联、三带头、四不准、五按时”制度。一通报是农业税入库每年六月下旬开始,天天通报;两包联是领导包片,机关股室单位包乡镇;三带头是机关为基层带头,领导为同志带头,党员为群众带头;四不准是不擅离、不请假、不欠税、不公车私用;五按时是县南乡镇6月21日、县中6月25日、县北6月29日完任务。农业四税(农业税、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城乡契税)工作有了大幅进展,年年增长有超收。

1992年以后,由于财政形势并不宽松,原预算支农的150万元资金,削减成了二三十万元,有时还保证不了,常常欠拨支农款。多亏了市财政局尉晓东局长,从倾斜项目安排、资金借款调度上帮了大忙,才使我分管的农财工作有了回旋的余地,对下面也有个交代。农口部门的领导同志,也很理解支持我。农牧局长陈绪刚,林业局长雷忠勇,水利局长党振昌、副局长庞满盈,农综办主任张茂森、张治国,苹果局长赵芳,乡企局长王忠孝,土地局长侯孝生、魏念祖等领导,和我工作来往相处,十分友好。我和他们就各自部门分管工作一起去渭南、赴西安,找关系,托熟人,联系项目,争取投入。我们常常相聚一起,研究探讨工作,谈笑感悟人生,倒也其乐融融。

我是负责农业口工作的副局长,因此,凡涉及农口财政资金的事,我都参加。每年县上农口两次大活动:一是夏田观摩,县级几大班子领导,有关部门领导、各乡镇的书记、乡镇长百余人参加,乘坐大巴车,浩浩荡荡,历时三四天,逐乡镇深入田间,观看分析夏季粮食生产形势。二是冬季农村工作会议。这个会议,除县乡领导参加外,还须扩大到乡镇生产大队(以后的村一级),村支书、村长要参加,历时两三天,主要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选点看现场,安排冬季农村各项工作。我不但参加会议,还要参与筹备工作。

省市每年都要召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也经常组织去邻县及宝鸡、咸阳等区县观摩学习,去铜川、延安地区有关县学习参观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节水灌溉等工作。开发办学习项目管理,财政学习资金管理。1993年9月,由县委分管农业的副书记雷进发、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陈春明带队,我和县苹果局赵芳局长、副局长王保军等十多人去武汉、上海,首次走出去召开澄城苹果推介会,为我县苹果生产销售找客商,寻出路。上海苹果推介会上,我们还邀请来了我县寺前籍在外知名人士、老革命、上海市委原常务副书记严佑民。严书记几十年在外干革命,澄城方言不改。他的光临,使整个推介会人潮涌动,客商云集,大添光彩。

九十年代初,国家财政拮据,赤字与年俱增。1979——1991年财政累计赤字1080亿元。1994年元月1日起,国家为集中财力,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分设中央税务机构和地方税务机构。市对县分税制的内容为: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定额上解、超收分成、一定三年。分税制实施后,我县财力大幅度下降,地方财政支出有相当一部分要靠中央财政税收返还来安排,县上对18个乡镇的财政体制确定为:定收定支、收入上解、支出下拨、定比和超收分成、短收自补,一定一年。1994年年底决算,我县完成两税上缴6309万元,其中本级收入2842万元,可用安排财力为5373.2万元。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全县的党政领导、财税部门的全体干部形成了一个共识:必须下大气力抓财政。因为大家都知道,过日子,没有钱,万事不能成。我们除组织抓好县上的煤矿、烟厂等工商企业税收外,还要下乡督促抓农业税收。各乡镇的书记、乡镇长、乡镇全体干部,人人都在抓或配合抓财政收入。月月抓、季度评比,六月底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确保年终任务全面完成。

财政工作的另一面,除注重抓好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外,还要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各级政府层层下发文件,提出了严控预算支出,压缩非正常支出等要求。在我们财政系统内部认真清理各类财政周转金,更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负责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工作的主抓内容。当时部队转业干部左建忠担任副主任,由他具体组织实施这项工作。平时检查和每年一次的大检查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有整改建制措施,环环紧扣,稳步推进。我们对全县190户国有、集体、乡镇、行政企事业单位逐户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摸清了底子,为以后财税大检查工作奠定了基础。1994—1996年,全县共查出各种违纪资金182万元,收缴入库168万元。专项检查收回三项基金32.5万元。1996年4月,我被评为陕西省财税大检查先进工作者,受到省大检办的表彰。